當前位置: 首頁 品種 金錢草功效與作用

金錢草功效與作用

《中國藥典》

【名稱】金錢草

【拼音名】Jīn Qián Cǎo

【英文名】HERBA LYSIMACHIAE

【別名】大金錢草、對座草、路邊黃、遍地黃、銅錢草、一串錢、寸骨七

【來源】本品為報春花科植物過路黃Lysimachia christinae Hance 的干燥全草。夏、秋二季采收,除去雜質(zhì),曬干。

【性狀】本品常纏結(jié)成團,無毛或被疏柔毛。莖扭曲,表面棕色或暗棕紅色,有縱紋,下部莖節(jié)上有時具須根,斷面實心。葉對生,多皺縮,展平后呈寬卵形或心形,長1~4cm,寬1~5cm,基部微凹,全緣;上表面灰綠色或棕褐色,下表面色較淺,主脈明顯突起,用水浸后,對光透視可見黑色或褐色條紋;葉柄長1~4cm。有的帶花,花黃色,單生葉腋,具長梗。葫果球形。氣微,味淡。\r\n本品為不規(guī)則的段。莖棕色或暗棕紅色,有縱紋,實心。葉對生,展平后呈寬卵形或心形,上表面灰綠色或棕褐色,下表面色較淺,主脈明顯突出,用水浸后,對光透視可見黑色或褐色的條紋。偶見黃色花,單生葉腋。氣微,味淡。

【鑒別】(1)本品莖橫切面:表皮細胞外被角質(zhì)層,有時可見腺毛,頭部單細胞,柄部1~2細胞。栓內(nèi)層寬廣,細胞中有的含紅棕色分泌物;分泌道散在,周圍分泌細胞5~10個,內(nèi)含紅棕色塊狀分泌物;內(nèi)皮層明顯。中柱鞘纖維斷續(xù)排列成環(huán),壁微木化。韌皮部狹窄。木質(zhì)部連接成環(huán)。髓常成空腔。薄壁細胞含淀粉粒。葉表面觀:腺毛紅棕色,頭部單細胞,類圓形,直徑25μm,柄單細胞。分泌道散在于葉肉組織內(nèi),直徑45μm,含紅棕色分泌物。被疏毛者莖、葉表面可見非腺毛,1-17細胞,平直或彎曲,有的細胞呈縊縮狀,長59~1070μm,基部直徑13~53μm,表面可見細條紋,胞腔內(nèi)含黃棕色物。(2)取本品粉末lg,加80%甲醇50ml,加熱回流1小時,放冷,濾過,濾液蒸干,殘渣加水10ml使溶解,用乙醚振搖提取2次,每次10ml,棄去乙醚液,水液加稀鹽酸10ml,置水浴中加熱1小時,取出,迅速冷卻,用乙酸乙酯振搖提取2次,每次20ml,合并乙酸乙酯液,用水30ml洗滌,棄去水液,乙酸乙酯液蒸干,殘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槲皮素對照品、山柰酚對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各含0.5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通則0502)試驗,吸取供試品溶液5μl、對照品溶液各2μ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甲苯-甲酸乙酯-甲酸(10:8: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噴以3%三氯化鋁乙醇溶液,在105C加熱數(shù)分鐘,置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yīng)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熒光斑點。\r\n

【含量測定】照高效液相色譜法(通則0512)測定。色譜條件與系統(tǒng)適用性試驗 以十八烷基硅烷鍵合硅膠為填充劑;以甲醇-0.4%磷酸溶液(50:50)為流動相;檢測波長為360nm。理論板數(shù)按槲皮素峰計算應(yīng)不低于2500。對照品溶液的制備 取槲皮素對照品、山柰酚對照品適量,精密稱定,加80%甲醇制成每1ml各含槲皮素4μg、山柰酚20μg的溶液,即得。供試品溶液的制備 取本品粉末(過三號篩)約1.5g,精密稱定,置具塞錐形瓶中,精密加入80%甲醇50ml,密塞,稱定重量,加熱回流1小時,放冷,再稱定重量,用80%甲醇補足減失的重量,搖勻,濾過。精密量取續(xù)濾液25ml,精密加入鹽酸5ml,置90℃水浴中加熱水解1小時,取岀,迅速冷卻,轉(zhuǎn)移至50ml量瓶中,用80%甲醇稀釋至刻度,搖勻,濾過,取續(xù)濾液,即得。測定法 分別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與供試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譜儀,測定,即得。本品按干燥品計算,含槲皮素(C15H10O7)和山柰酚(C15H10O6)的總量不得少于0.10%。飲片\r\n同藥材。

【炮制】除去雜質(zhì),搶水洗,切段,干燥。

【性味】甘、咸,微寒。歸肝、膽、腎、膀胱經(jīng)。

【歸經(jīng)】歸肝、膽、腎、膀胱經(jīng)。

【功效】利濕退黃,利尿通淋,解毒消腫。用于濕熱黃疸,膽脹脅痛,石淋,熱淋,小便澀痛,癰腫疔瘡,蛇蟲咬傷。

【用法用量】15~60g。

【儲藏】置干燥處。

【備注】(1)用于熱淋,尤善治療石淋病癥,可單味濃煎代茶飲服,或與海金沙、雞內(nèi)金等同用。用于濕熱黃疸,可與茵陳、梔子同用?,F(xiàn)代治療膽石癥配伍茵陳、黃芩、木香等同用。用于疔瘡腫毒、蛇蟲咬傷及燙傷等癥,可用鮮金錢草搗汁飲服,以渣外敷局部。

【摘錄出處】《中國藥典》

《中華本草》

【名稱】金錢草

【出處】本品首載于《百草鏡》,名"神仙對坐草",云:"此草清明時發(fā)苗,高尺許,生山濕陰處。葉似鵝腸草,對節(jié),立夏時開小花,三月采,過時無。"《綱目拾遺》中亦載有"神仙對坐草"曰:"一名蜈蚣草。山中道旁皆有之,蔓生,兩葉相對,青圓似佛耳草,夏開小黃花,每節(jié)間有二朵,故名。"《植物名實圖考》所載"過路黃"之二,曰:"過路黃,江西坡膛多有之。鋪地拖蔓,葉如豆葉,對生附莖。葉間春開五尖瓣黃花,綠跗尖長,與葉并茁。

【拼音名】Jīn Qián Cǎo

【別名】神仙對坐草、地蜈蚣、蜈蚣草、銅錢草、野花生、仙人對坐草、四川大金錢草、大金錢草、對坐草、一串錢、臨時救、黃疸草、一面鑼、金錢肺筋草、藤藤側(cè)耳根、白側(cè)耳根、銅錢花、水側(cè)耳根、大連錢草、遍地黃、黃花過路草、龍鱗片、真金草、走游草、鋪地蓮蓮

【來源】藥材基源:為報春花科植物過路黃的全草。[br]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Lysima chiachristinae Hance[br]采收和儲藏:栽種當年9-10月收獲。以后每年收獲兩次,第1次在6月,第2次在9月。用鐮刀割取,留茬10cm左右,以利萌發(fā)。割下的全株,除去雜草,用水洗凈,曬干或烘干即成。

【原形態(tài)】多年生蔓生草本。莖柔弱,平臥延伸,長20-60cm,表面灰綠色或帶紅紫色,全株無毛或被疏毛,幼嫩部分密被褐色無柄腺體,下部節(jié)間較短,常發(fā)出不定根,中部節(jié)間長1.5-5(-10)cm。葉對生;葉柄長1-3cm,無毛;葉片卵圓形、近圓形以至腎圓形,長(1.5-)2-6(-8)cm,寬1-4(-6)cm,先端銳尖或圓鈍以至圓形,基部截形至淺心形,稍肉質(zhì),透光可見密布的透明腺條,干時腺條變黑色,兩面無毛,有腺毛。花單生于葉腋:花梗長1-5cm,通常不超過葉長,花梗幼嫩時稍有毛,多少具褐色無柄腺體;花萼長(4-)5-7(-10)mm,5深裂,分裂近達基部,裂片披針形,橢圓狀披針形以至線形或上部稍擴大而近匙形,先端銳尖或稍鈍,無毛,被柔毛或僅邊緣具緣毛?;ü邳S色,輻狀鐘形,長7-15mm,5深裂,基部合生部分長2-4mm,裂片狹卵形以至近披針形,先端銳尖或鈍,具黑色長腺條;雄蕊5,花絲長6-8mm,下半部合生成筒,花藥卵圓形,長1-1.5mm;子房卵球形,花柱長6-8mm。蒴果球形,直徑3-5mm,無毛,有稀疏黑色腺條,瓣裂?;ㄆ?-7月,果期7-10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土坡路邊、溝邊及林緣較陰濕處,垂直分布可達海拔2300m處。[br]資源分布:分布于中南、西南及山西、陜西、甘肅、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等地。

【栽培】生物學特性 喜溫暖、陰涼、濕潤環(huán)境,不耐寒。適宜肥沃疏松、腐殖質(zhì)較多的砂質(zhì)壤上。[br]栽培技術(shù) 用扦插繁殖或種子繁殖。種子繁殖:因種有硬實性,一般硬實率為40%-90%,播種前需用砂磨3-5分鐘或在80-90℃熱水中浸2-3分鐘,可明顯提高發(fā)芽率。[br]2.2.扦插繁殖:因種子很小,不易采集,苗期生長緩慢,故生產(chǎn)上一般多采用扦插繁殖。南方在5-6月,北方在7-8月植株生長茂盛時,將匍匐莖剪下,每3-4節(jié)剪成一段,作為插條。在整好的畦上,按行株距各約20cm開淺窩,每穴栽插2根,入土2-3節(jié),露出地面1-2節(jié),用上壓緊,然后蓋拌有人畜糞尿的重土1層,約1.5cm厚。扦插后,如天旱無雨,要澆水保苗,以利成活。[br]田間管理 在發(fā)出新葉時,要施清淡人畜糞水1次,如有缺苗,要及時剪取較長插條補苗,蔓長20cm左右時,中耕除草1次,培土1次,并追肥1次。每1hm(2)每次施清淡人畜糞尿15000kg左右。在秋季收獲后,也要中耕除草和追肥1次。以后每年3-4月及每次收獲后,都進行中耕除草和追人畜糞尿1次。[br]病蟲害防治 蟲害有蛞蝓及蝸牛,可在早晨撤生石灰粉防治。

【性狀】性狀鑒別 全草多皺縮成團,下部莖節(jié)上有時著生纖細須根。莖扭曲,直徑約1mm;表面紅棕色,具縱直紋理;斷面實心,灰白色。葉對生,多皺縮破碎,完整葉寬卵形或心形,全緣,上面暗綠色至棕綠色,下面色較淺,用水浸后,透光可見黑色短條紋;葉柄細長,葉腋有時可見花或果實。氣微、味淡。 以葉大、色綠者為佳。[br]顯微鑒別 莖橫切面 表皮外被角質(zhì)層,有時可見腺毛。皮層寬廣,薄壁細胞偶含紅棕色分泌物;有分泌道散在,周圍5-10個分泌細胞,含紅棕色分泌物;內(nèi)皮層明顯。中柱鞘纖維微木化,斷續(xù)成環(huán)。韌皮部狹窄,老莖的木質(zhì)部偶有纖維。髓常成為空腔。本品薄壁細胞含淀粉粒。 葉橫切面:上表皮為1列切向延長的薄壁細胞、類長方形,具角質(zhì)層,無氣孔。下表皮細胞形狀與上表皮相似,有氣孔。柵欄組織常1列,稀2列。海綿組織細胞4-6列,偶含紅棕色色素塊,分泌道散列,直徑45um。主脈1條,于下面明顯凸出。近表皮細胞處及韌皮部外面有厚角組織,維管束被維管束鞘包圍。側(cè)脈小,不發(fā)達。 葉表面觀:表皮細胞垂周壁略呈波狀,具角質(zhì)層,腺毛紅棕色,頭部單細胞,類圓形,柄為多細胞,脫落后留有圓形基部,周圍有放射狀角質(zhì)層紋理;下表皮細胞氣孔不等式或不定式;葉肉組織有分泌道散在,含紅棕色分泌物。被疏柔毛的莖、葉可見非腺毛,非腺毛有1-17個細胞,長60-1070 μm,基部直徑15-53μm,平直或彎曲,表面具細條紋,胞腔含黃棕色物質(zhì),有的細胞縊縮。

【化學成分】全草含黃酮類成分:槲皮素(quercetin),異槲皮甙即槲皮素-3-O-葡萄糖甙(isoquercitrin,quercetin-3-O-gluco-side),山奈酚(kaempferol),三葉豆甙即山奈酚-3-O-半乳糖甙(trifolin,kaempferol-3-O-galactosids),3,2&',4',6`,四羥基-4,3`-二甲氧基查爾酮(3,2',4',6`,tetrahydroxy-4,3'-dimethoxy chal-cone),山奈酚-3-O-珍珠菜三糖甙(kaempferol- 3-O-lysi-machia trioside),山奈酚-3-O-葡萄糖甙(kaempferol- 3-0-glucoside),鼠李檸檬素-3,4-二葡萄糖(rhamnocitrin-3,4`-diglucOside),山親酚-3-O-蕓香糖甙(kaempferol-3-O-rutinoside),山奈酚-3-O-鼠李糖甙-7-O-鼠李糖基(1→3)-鼠李糖甙(kaempferol-3-O-rhamnoside-7-O-rhamnosyl(1→3)-rhamnosi-de]。還含對-羥基苯甲酸(p- hydroxy benzoic acid),尿嘧啶(uridine),氯化鈉;氯化鉀,亞硝酸鹽,環(huán)腺苷酸(cAMP),環(huán)鳥苷酸(cGMP)樣物質(zhì),多糖和鈣、鎂、鐵、鋅、銅、錳、鎘、鎳、鈷等9種元素,鈣、鎂、鐵含量最多,鋅、銅、錳、鎘、鎳、鈷含量也很豐富。

【作用】1.排石作用 金錢草有利膽排石和利尿排石的功效口。用蝌蚪實驗性草酸鈣腎結(jié)石模型試驗表明,金錢草煎汁對于預(yù)防和治療蝌蚪實驗性腎結(jié)石是有效的。麻醉狗半開放式記錄系統(tǒng)實驗結(jié)果表明,金錢草可引起輸尿管上段腔內(nèi)壓力增高,輸尿管蠕動增強,尿量增加,對輸尿管結(jié)石有擠壓和沖擊作用,促使輸尿管結(jié)石排出。一水草酸鈣為尿路結(jié)石的主要成分,金錢草的醇不溶物中的多糖成分,對一水草酸鈣的結(jié)晶生長有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隨濃度的增加而增加,正常人尿液對一水草酸鈣結(jié)晶生長的抑制作用與1.94×10(-5)g(生藥)/ml所提取的多糖的作用相當。采用導電法,發(fā)現(xiàn)精制多糖抑制一水草酸鈣結(jié)晶生長百分率高于水煎液醇沉部分。[br]2.抗炎作用 金錢草50g/kg及其總黃酮及酚酸物3.75g/kg腹腔注射,對組胺引起的小鼠血管通透性增加有顯著的抑制作用,對巴豆油所致的小鼠耳部炎癥具有非常顯著的抑制作用,對注射蛋清引起的大鼠踝關(guān)節(jié)腫脹和大鼠棉球肉芽腫均有顯著的抑制作用。[br]3.對免疫系統(tǒng)作用 金錢草對細胞免疫有抑制作用。玫瑰花試驗:金錢草小鼠脾細胞與綿羊紅細胞形成玫瑰花的百分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即便在停藥后10天仍受抑制,其程度與環(huán)磷酰胺相似。金錢草與環(huán)磷酰胺合用抑制更明顯。皮膚移植排斥反應(yīng):金錢草組和環(huán)磷酰胺組小鼠皮膚移植排斥反應(yīng)出現(xiàn)的時間,均比對照組晚,兩藥并用組尤甚。 金錢草對體液兔疫亦有抑制作用。免疫的小鼠,服金錢草組溶血素生成受抑,血清中含量約為對照組的1/2;金錢草組小鼠生成鉤端螺旋體凝溶抗體受抑,血清中滴度一般低于對照組;金錢草與環(huán)磷酰胺并用,作用尤為顯著。 金錢草能增強小鼠巨噬細胞的吞噬功能,其吞噬功能百分率為對照組的兩倍;給小鼠注射葡萄球菌后不同時間檢查嗜中性白細胞的吞噬功能可見金錢草組具有吞噬功能的細胞數(shù)均高于對照組,注射后4、6、8小時最明顯。[br]4.對血管平滑肌及人血小板的作用 金錢草對血管平滑肌有松弛作用,對試管內(nèi)ADP及花生四烯酸誘導的人血小板聚集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毒性】臨床報告金錢草能引起接觸性皮炎和過敏反應(yīng)。

【炮制】取原藥材,除去雜質(zhì),搶水洗凈,瀝去水,切段,干燥。 飲片性狀:本品為不規(guī)則的小段,根、莖、葉、花混合。根纖細,淡黃色。莖細扭曲,有縱紋,表面棕色或暗棕紅色。葉多皺縮,完整葉片寬卵形或心形,葉上表面灰綠色或棕褐色,下表面色較淺。主脈明顯突起?;S色或棕色,蒴果球形。氣微、味淡。 貯干燥容器內(nèi),置通風干燥處。

【性味】甘;微苦;性涼

【歸經(jīng)】肝;膽;腎;膀胱經(jīng)

【功效】利水通淋;清熱解毒;散瘀消腫。主肝膽及泌尿系結(jié)石;熱淋;腎炎水腫;濕熱黃疸;瘡毒癰腫;毒蛇咬傷;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5-60g,鮮品加倍;或搗汁飲。外用:適量,鮮品搗敷。

【注意】據(jù)報道[《四川中醫(yī)》1983,(3):40],外用本品引起接觸性皮炎12例,均系風濕性關(guān)節(jié)炎、肩周炎患者,用鮮品煎水熏洗所致。]]

【附方】本品與唇形科金錢草效用相仿而葉大,故名大金錢草?;ā⑷~均對生,故有“對坐草”之稱。喜生路邊,莖蔓延,以形狀之,稱地蜈蚣、蜈蚣草。因花黃,亦稱“過路黃”。可治黃疸,而稱“黃疸草”。

【臨床應(yīng)用】1.膽寧片金錢草200g,人工牛黃30g,水飛薊素17.5g,鹽酸黃連素12.5g,延胡索125g,大黃125g,蒲公英150g,薄荷油2g。延胡索、大黃照滲漉法,以60%乙醇為溶劑滲漉,漉液70℃以下濃縮;蒲公英、金錢草加水煎煮至味盡,濃縮液與上述相合并再濃縮成稠膏狀,干燥,粉碎,再與人工牛黃、水飛薊素、鹽酸黃連素及輔料制粒,噴薄荷油,壓制成1000片,每片相當于原生藥0.66g,包糖衣。片心呈棕褐色,具薄荷香氣。功能利膽排石,抗菌消炎,解痙鎮(zhèn)痛。用于急、慢性膽囊炎,也可用于膽道感染和膽結(jié)石??诜?,每次2-3片,每日3-4次,膽囊炎10d為1個療程。膽結(jié)石30d為1個療程。(《陜西省藥品標準》1985年)2.利肝片金錢草3288g,豬膽汁3125g。取金錢草1/2量粉碎成細粉;剩余水煎2次,分次濾過,合并濾液,濃縮成膏,加豬膽汁濃縮至相對密度1.08(熱測),加入乙醇,使含醇量達60%,沉淀,濾過,回收乙醇,濃縮成膏;將粉末、濃縮膏混合,加適量蔗糖粉和輔料,制粒,干燥,壓片,包糖衣。每片重0.2g除去糖衣后呈灰褐色;味甘、苦。功能清肝利膽。用于急、慢性傳染性肝炎,膽翼炎及肝臟分泌機能障礙??诜?,每次2-4片,每日3次。(《吉林省藥品標準》1986年;《江蘇省藥品標準》1977年)3.排石片金錢草1000g,木通300g,海金沙500g,滑石粉300g,車前草300g,地龍300g。地龍研細粉,過篩,備用;金錢草、海金沙、車前草、木通、滑石粉加水煎煮2次,濾過,濾液合并,濃縮至約260m1,加地龍粉混勻,烘干,研碎過18目篩,加硬脂酸鎂,混勻,壓制成1000片。功能清熱利水,通淋排石。用于尿路結(jié)石。口服,每次6-8片,每日3次。(《湖南中草藥制劑方劑選編》1976年)

【摘錄出處】《中華本草》

《*辭典》

【名稱】金錢草

【出處】《綱目拾遺》

【拼音名】Jīn Qián Cǎo

【別名】遍地香(《祝穆試效方》),地錢幾(《救荒野譜》),鈸兒草(《救生苦?!罚?,連錢草(《質(zhì)問本草》),銅錢草(《慈航活人書》),白耳草、乳香藤、九里香、半池蓮、千年冷、遍地金錢(《綱目拾遺》),金錢艾(《本草求取》),馬蹄草、透骨消(《植物名實圖考》),透骨風,過墻風、巡骨風(《分類草藥性》),蠻子草(《天寶本草》),胡薄荷(《現(xiàn)代實用中藥》),穿墻草(《經(jīng)效實驗單方》),團經(jīng)藥、風草(《貴州民間方藥集》),肺風草、金錢薄荷、十八塊草(《福建民間草藥》),江蘇金錢草(《中藥通報》5(1):27,19

【來源】為唇形科植物[b]活血丹[/b]的[b]全草[/b]或[b]帶根全草[/b]。4~5月采收,曬干。

【原形態(tài)】活血丹(《植物名實圖考》) 多年生草本。根莖短。莖細,具四棱,上升或直立,通常單一,基部帶紫色,被細毛。葉對生;葉柄較長;葉片腎狀心形、圓狀心形或心形,長達2.5厘米,寬與長略相等,先端鈍或稍尖,邊緣具圓齒,被細毛,下面有透明腺點?;ㄒ干?至數(shù)朵;萼筒狀,被刺毛,具5齒,先端芒狀尖突;花冠淡紫色,筒狀漏斗形,長約18~25毫米,花冠管狹長,為萼的2~3倍長,外面被細毛,先端2唇形,喉部膨大,上唇近平坦,下唇3裂;雄蕊4,2強,花絲頂端2歧;子房4裂,柱頭2歧。小堅果,長圓形,平滑?;ㄆ?月。果期6月。

【生境分布】生于闊葉林間、灌叢、河畔、田野、路旁。分布東北、華北、華東等地。主產(chǎn)江蘇、廣東、四川、廣西。此外,浙訌、湖南、福建等地亦產(chǎn)。

【性狀】干燥全草多皺縮成團,莖細長,方形,常扭曲,具縱棱線,灰綠色或微帶紫色,有短毛,斷面中空。葉多卷縮,腎形或心形,邊緣具圓鈍齒,灰綠色,質(zhì)脆易碎。葉柄長4~44毫米,多扭曲。花、果通常不見。氣微香,味辛涼。

【化學成分】金錢草有芳香型和非芳香型兩類。芳香型含多量單萜酮,其主要成分是l-蒎莰酮、l-薄荷酮和l-胡薄荷酮;尚含α-蒎烯、β-蒎烯、檸檬烯、對-聚傘花素、異薄荷酮、異蒎莰酮、芳樟醇、薄荷醇、α-松油醇。除上述揮發(fā)油成分外,尚含熊果酸、β-谷甾醇、棕櫚酸、琥珀酸、多種氨基酸、鞣質(zhì)、苦味質(zhì)、膽堿、硝酸鉀等。地下部分含水蘇糖。

【作用】用金錢草煎劑20克(生藥)/公斤給大鼠灌胃,有顯著的利尿作用,連續(xù)應(yīng)用則利尿作用逐漸降低。在麻醉家兔的急性試驗中,以10克(生藥)/公斤灌胃,也有明顯的利尿作用,這與其所含之灰分或鉀鹽有關(guān),是否尚有其它有效成分,尚待研究。其酊劑無利尿作用。對貓、大鼠無利膽作用,對肝膽疾患的良好影響,可能與其所含的游離氨基酸有關(guān)。 本品毒性很低,煎劑給大鼠灌胃,每天20克/公斤,共享6天,并未死亡,犬1次灌胃100克,對血壓無大影響。

【性味】苦辛,涼。 ①《綱目拾遺》:"味微甘,性微寒。" ②《嶺南采藥錄》:"味澀,氣香,性平。" ③《現(xiàn)代實用中藥》:"苦,寒。"

【功效】清熱,利尿,鎮(zhèn)咳,消腫,解毒。治黃疸,水腫,膀胱結(jié)石,瘧疾,肺癰,咳嗽,吐血,淋濁,帶下,風濕痹痛,小兒疳積,驚癇,癰腫,瘡癬,濕疹。 ①《百草鏡》:"治跌打損傷,瘧疾,產(chǎn)后驚風,肚癰,便毒,痔漏;擦鵝掌風;汁漱牙疼。" ②王安卿《采藥志》:"發(fā)散頭風風邪。治腦漏,白濁熱淋,玉莖腫痛,搗汁沖酒吃。" ③《綱目拾遺》:"去風散毒。煎湯洗一切瘡疥。" ④《本草求原》:"祛風濕,止骨痛。浸酒舒筋活絡(luò),止跌打閃傷(痛),取汁調(diào)酒更效。" ⑤《植物名實圖考》:"治吐血、下血。" ⑥《中國植物圖鑒》:"可作強壯劑。治慢性肺炎。" ⑦《現(xiàn)代實用中藥》:"解熱,鎮(zhèn)咳,止渴,止血,利尿。治小兒癇熱,疳病,瘰疬;研汁點暴赤眼;以鹽揉貼腫毒并風癬。" ⑧《安徽藥材》:"治膀胱結(jié)石。" ⑨《民間常用草藥匯編》:"鮮草搗汁外敷撐耳寒(腮腺炎)。" ⑩《陸川本草》:"消腫止痛,破積。治婦人小腹痛。" ⑾《貴陽民間藥草》:"治紅崩帶下,肺結(jié)核。" ⑿《浙江民間草藥》:"治高血壓。" ⒀《四川中藥志》:"治風濕麻木,筋骨疼痛,黃疸,肺癰。"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3~5錢(鮮者1~2兩);或浸灑,搗汁。外用:搗敷或絞汁涂。

【注意】《福建民間草藥》:"凡陰疽諸毒,脾虛泄瀉者,忌搗汁生服。"

【附方】①治黃疸、臌脹:連錢草七至八錢,白茅根、車前草各四至五錢,荷包草五錢。共煎服。(《浙江民間草藥》) ②治腎炎水腫:連錢草、萹蓄草各一兩,薺菜花五錢。煎服。(《上海常用中草藥》) ③利小便,治膀胱結(jié)石:連錢草、龍須草、車前草各五錢。煎服。(《浙江民間草藥》) ④治瘧疾:㈠瘧發(fā)前用連錢草七葉為丸塞鼻中。(《質(zhì)問本草》) ㈡連錢草一兩五錢至三兩。水煎,分兩次服,每日一劑,連服三天。(《單方驗方調(diào)查資料選編》) ⑤治傷風咳嗽:鮮連錢草五至八錢(干的三至五錢)(洗凈),冰糖半兩。酌加開水,燉一小時,日服二次。(《福建民間草藥》) ⑥治胎咳、子腫:團經(jīng)藥、尖驚藥、大莧菜、花蝴蝶各三至五錢。燉肉或雞吃。 ⑦治白帶:團經(jīng)藥五錢,杜仲三錢,木通一錢五分。煎水加白糖服。 ⑧治月經(jīng)不調(diào),小腹作脹:團經(jīng)藥、對葉蓮各三錢,大葉艾二錢。泡酒吃。 ⑨治風濕性關(guān)節(jié)炎:團經(jīng)藥,捶絨酒炒熱,外敷。(⑥方以下出《貴陽民間藥草》) ⑩治小兒疳積:連錢草三錢,加動物肝臟適量,燉汁服。(《上海常用中草藥》) ⑾治瘡癤、腮腺炎、皮膚撞傷青腫:鮮連錢草搗爛外敷。(《上海常用中草藥》) ⑿治白虎丹:鮮車前草、遍地香。洗凈搗爛,少加白酒,絞取汁,鵝毛蘸搽患處。(《祝穆試效方》) ⒀治濕疹、膿庖瘡。稻田皮炎:鮮連錢草、野菊花各半斤。加水煮沸,乘熱反復(fù)擦洗患處(有膿皰者必須挑破膿皰),再用痱子粉或牙粉撒布潰破處,每天一次。如三次見效不顯,可加木槿皮或葉半斤同煎洗。(《江蘇省中草藥新醫(yī)療法展覽資料選編》) ⒁治瘡疥:鈸兒草,加鹽少許,搓熟頻擦,全化,然后洗浴。若用煎冼,反不見效。(《救生苦?!罚? ⒂治蛇咬:連錢草生藥鮮吃,并搗爛敷傷口。(《浙江民間草藥》)

【臨床應(yīng)用】①治療腮腺炎 將連錢草洗凈,加少量食鹽搗爛,敷于腫處,不論一側(cè)或兩側(cè)腮腺腫大,均須兩側(cè)同時敷藥。治療50例,全部治愈;腮腺腫大消退及體溫下降平均為12小時。 ②治療燒傷 新鮮連錢草1把,洗凈,用較厚的黃草紙包2~3層,水中浸濕后置旺火中烤熟,約20~30分鐘取出,去紙,乘熱將藥草揉爛絞汁,盛于杯中,用消毒鴨毛蘸藥汁涂搽傷面,每天搽數(shù)次至數(shù)十次,以保持傷面濕潤為度;傷勢嚴重的,藥汁中加入適量冰片或麝香(研成細粉),可加速痊愈(但加麝香每易遺留瘢痕);如創(chuàng)面感染化膿,須先經(jīng)清洗消毒處理,然后搽藥。治療Ⅱ、Ⅲ度燒傷30例,燒傷面積1~30%不等,其中已感染化膿者17例,引起全身癥狀者3例。結(jié)果均治愈,且無功能障礙。制藥時要注意掌握火候,藥草既要充分烤熟,但亦不能烤焦,否則將無法絞汁。治療時創(chuàng)面要暴露,不能覆蓋,也不能和其它藥物混合施治;涂藥汁時最好用鴨毛,如用棉花,其纖維每易脫落,可能影響創(chuàng)面愈合。在治療期間,忌食豆莢、絲瓜、雞蛋、魚類等食物。

【備注】各地稱"金錢草"供藥用的植物,除本種外尚有下列幾種: ①報春花科過路黃,詳"大金錢草"條。 ②旋花科馬蹄金,詳"小金錢草"條。 ③傘形科白毛天胡荽和天胡荽,詳"江西金錢草"條。 ④豆科金錢草,詳"廣東金錢草"條。

【摘錄出處】《*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