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蘆薈
【拼音名】Lú Huì
【來源】本品為百合科植物庫拉索蘆薈Aloe barbadensis Miller、好望角蘆薈Aloe ferox Miller或其他同屬近緣植物葉的汁液濃縮干燥物。前者習稱“老蘆薈”,后者習稱“新蘆薈”。
【性狀】庫拉索蘆薈 呈不規(guī)則塊狀,常破裂為多角形,大小不一。表面呈暗紅褐色或深褐色,無光澤。體輕,質硬,不易破碎,斷面粗糙或顯麻紋。富吸濕性。有特殊臭氣,味極苦。好望角蘆薈 表面呈暗褐色,略顯綠色,有光澤。體輕,質松,易碎,斷面玻璃樣而有層紋。
【鑒別】(1)取本品粉末0.5g,加水50ml,振搖,濾過,取濾液5ml,加硼砂0.2g,加熱使溶解,取溶液數(shù)滴,加水30ml,搖勻,顯綠色熒光,置紫外光燈(365nm)下觀察,顯亮黃色熒光;再取濾液2ml,加硝酸2ml,搖勻,庫拉索蘆薈顯棕紅色,好望角蘆薈顯黃綠色;再取濾液2ml,加等量飽和溴水,生成黃色沉淀。(2)取本品粉末0.5g,加甲醇20ml,置水浴上加熱至沸,振搖數(shù)分鐘,濾過,濾液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蘆薈苷對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5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通則0502)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5μ1,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乙酸乙酯-甲醇-水(100:17:13)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噴以10%氫氧化鉀甲醇溶液,置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熒光斑點。\r\n
【含量測定】照高效液相色譜法(通則0512)測定。色譜條件與系統(tǒng)適用性試驗 以十八烷基硅烷鍵合硅膠為填充劑;以乙腈-水(25:75)為流動相;檢測波長為355nm。理論板數(shù)按蘆薈苷峰計算應不低于2000。對照品溶液的制備 取蘆薈苷對照品適量,精密稱定,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2mg的溶液,即得。供試品溶液的制備 取庫拉索蘆薈粉末(過五號篩)約0.1g(或好望角蘆薈粉末約0.2g),精密稱定,置100ml量瓶中,加入甲醇適量,超聲處理(功率250W,頻率33kHz)30分鐘,放冷,加甲醇稀釋至刻度,搖勻,濾過,取續(xù)濾液,即得。測定法 分別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與供試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譜儀,測定,即得。本品按干燥品計算,含蘆薈苷(C21H22O9)庫拉索蘆薈不得少于16.0%,好望角蘆薈不得少于6.0%。飲片\r\n同藥材。
【炮制】砸成小塊。
【性味】苦,寒。歸肝、胃、大腸經。
【歸經】歸肝、胃、大腸經。
【功效】瀉下通便,清肝瀉火,殺蟲療疳。用于熱結便秘,驚癇抽搐,小兒疳積;外治癬瘡。
【用法用量】2~5g,宜入丸散。外用適量,研末敷患處。
【注意】孕婦慎用。
【儲藏】置陰涼干燥處。
【摘錄出處】《中國藥典》
【名稱】蘆薈
【拼音名】Lú Huì
【別名】奴薈
【來源】為百合科蘆薈屬植物[b]蘆薈[/b]Aloe vera L.或[b]斑葉蘆薈[/b]A. vera L. var. chinensis (Haw)Berg.,以[b]葉[/b]或[b]葉的干浸膏[/b]入藥?;ㄒ喙┧幱?。四季可采,一般鮮用,或割取葉片收集流出的液汁蒸發(fā)到適當濃度,逐漸冷卻硬固,即得干浸膏。
【性味】苦,寒。
【功效】葉、蘆薈膏:肝經實熱頭暈、頭痛、耳鳴、煩躁、便秘,小兒驚癇,疳積; 葉:外用治齲齒,癤癰腫毒,燒燙傷,濕癬。 花:咳血,吐血,尿血。
【用法用量】葉3~5錢;蘆薈膏:0.5~1錢,多入丸散劑服;外用適量,研粉敷患處?;?~5錢。
【附方】治熱結便秘、頭暈目赤、煩躁失眠等癥,可與茯苓、朱砂等配伍應用。 治療肝經實火的躁狂易怒、驚悸抽搐等癥,常與龍膽草、黃芩、黃柏、黃連、大黃、當歸等同用。 對蛔蟲腹痛,可與使君子、苦楝根皮等配合應用。 此外,本品外用有殺蟲之功,可用治癬疾。
【摘錄出處】《全國中草藥匯編》
【名稱】蘆薈
【出處】《開寶本草》
【拼音名】Lú Huì
【別名】盧會(《藥性論》),訥會(《本草拾遺》),象膽、奴會(《開寶本草》),勞偉(《生草藥性備要》)。
【來源】為百合科植物[b]庫拉索蘆薈[/b]、[b]好望角蘆薈[/b]或[b]斑紋蘆薈[/b]的[b]葉中的液汁經濃縮的干燥品[/b]。全年可采。割取葉片,收集其流出的液汁,置鍋內熬成稠膏,傾入容器,冷卻凝固。
【原形態(tài)】①庫拉索蘆薈 多年生草本。莖極短。葉簇生于莖頂,直立或近于直立,肥厚多汁;呈狹披針形,長15~36厘米,寬2~6厘米,先端長漸尖,基部寬闊,粉綠色,邊緣有刺狀小齒?;ㄇo單生或稍分枝,高60~90厘米;總狀花序疏散;花點垂,長約2.5厘米,黃色或有赤色斑點;花被管狀,6裂,裂片稍外彎;雄蕊6,花藥丁字著生;雌蕊1,3室,每室有多數(shù)胚珠。蒴果,三角形,室背開裂?;ㄆ?~3月。 原產非洲北部地區(qū),目前于南美洲的西印度群島廣泛栽培;我國亦有栽培。 本植物的葉(蘆薈葉)亦供藥用,另詳專條。 ②好望角蘆薈 莖直立,高3~6米,葉30~50片,簇生于莖頂;葉片披針形,長達60~80厘米,寬12厘米,具刺,深綠色至藍綠色,被白粉。圓錐狀花序長60厘米左右;花梗長約3厘米;花被6,呈管狀,基部連合,上部分離,微外卷,淡紅色至黃綠色,帶綠色條紋;雄蕊6,花藥與花柱外露。蒴果。 分布非洲南部地區(qū)。 ③斑紋蘆薈,詳"蘆薈葉"條。
【性狀】①老蘆薈 又名:肝色蘆薈。為植物庫拉索蘆薈的液汁濃縮而成。商品呈不規(guī)則的塊狀,常破裂為多角形,大小不等。暗紅棕色或咖啡棕色,次品呈棕黑色。遇熱不熔化。質輕而堅硬,不易破碎。斷面平坦,蠟樣,無光澤。具不愉快的臭氣,味極苦。以氣味濃、溶于水中無雜質及泥沙者為佳。 產南美洲北岸附近的庫拉索、阿律巴、博內爾等小島,均系栽培。 ②新蘆薈 又名:透明蘆薈。為植物好望角蘆薈的液汁濃縮而成。商品呈棕黑色而發(fā)綠。質輕而松脆,易破碎。斷面平滑而具玻璃樣光澤。遇熱,易熔化成流質。其余與老蘆薈同。 產非洲南部,多為栽培。一般認為質量較老蘆薈為差。
【化學成分】庫拉索蘆薈葉的新鮮汁液含蘆薈大黃素甙、對香豆酸、少量α-葡萄糖、一種戊醛糖、蛋白質及許多草酸鈣的結晶。 好望角蘆薈葉的新鮮汁液含蘆薈大黃素甙及異蘆薈大黃素甙。
【作用】①瀉下作用 各種蘆薈屬植物皆含蒽醌衍化物,尤其是蘆薈大黃素甙;這些含蒽配糖體要在腸管中放出大黃素等才能發(fā)揮刺激性瀉下作用。在所有大黃甙類瀉藥中,蘆薈的刺激性最強,其作用伴有顯著腹痛和盆腔充血,嚴重時可引起腎炎。因各種蘆薈中含有效成分的量不一,故有人建議用純蘆薈大黃素甙代替蘆薈做為瀉藥。給犬(2~5克)、貓(0.2~1.0克)口服蘆薈,可致瀉;對離體小腸無促進蠕動的作用;其瀉下的主要作用部位在大腸。我國云南產斑紋蘆薈的混懸液(400毫克/毫升)給雄鼠灌胃,其瀉下作用和進口蘆薈相似。此外,給犬注射蘆薈提取物,適當劑量可增加小腸液的分泌,并增加脂肪酶的活性,有時也能增加二肽酶的活性,劑量過高反有抑制作用。 ②治療創(chuàng)傷 曾用蘆薈水浸物(10%溶液)于人工結膜水腫的兔,可縮短治愈天數(shù);對人工創(chuàng)傷的鼠背,也有輕度促進愈合的作用。近年來,以蘆薈葉漿汁制成含多糖類(聚的凝膠制劑,用于皮膚或其它組織創(chuàng)傷以及燒傷,甚至有人認為可能用于抗綠膿桿菌。用組織培養(yǎng)法證明,這種蘆薈凝膠的毒性較低。蘆薈提取物作成油膏,對小鼠局部照射X線有輕度的保護作用。 ③抗癌作用 蘆薈提取物1:500醇浸出物,在體內可抑制肉瘤-180和艾氏腹水癌生長;從浸出物中分離出一幾乎純粹的物質有更高抗癌作用,其小鼠半數(shù)致死量為5克/公斤。 ④其他作用 蘆薈提取物1:500對離體蟾蜍心臟有抑制作用,其白色粉末的1:100溶液也有抑制作用。蘆薈濃煎膏的水溶液,有對抗水合氯醛對離體蟾蜍心臟的毒性;下肢血管灌流,1:200為收縮,1:1000則輕度擴張;在蟾蜍有抗利尿作用,而兔用1%水浸液1毫升/公斤靜脈注射,對尿量無影響。2%水浸液,兔用0.5毫升/公斤靜脈注射,30分鐘后紅細胞數(shù)有輕度增加,以嗜酸球為主的白細胞顯著增加。能縮短凝血時間。每天給蘆薈浸出液15毫升于人工胃瘺的犬,20天后胃液有輕度分泌增加,但幾天后即中止而恢復正常。提取物對腎上腺皮質有某些興奮作用,能降低大鼠腎上腺內維生素C含量。蘆薈及其水浸液在蘇聯(lián)用于組織療法較多。蘆薈水浸劑(1:2)在試管內對腹股溝表皮癬菌、紅色表皮癬菌、星形奴卡氏菌等皮膚真菌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其醇浸液對人型結核桿菌在體外也有些抑制作用(1:3000~300)。
【炮制】揀去雜質,斫成小塊。
【性味】苦,寒。 ①《開寶本草》:"苦,寒,無毒。" ②《本經逢原》:"苦,寒,小毒。" ③《本草再新》:"味甘淡,性寒,無毒。"
【歸經】入肝、心、脾經。 ①《綱目》:"厥陰經。" ②《雷公炮制藥性解》:"入心、肝二經。" ③《本草經疏》:"入足厥陰、太陰二經,兼入手少陰經。" ④《本經逢原》:"入厥陰肝經及沖脈。"
【功效】清熱,通便,殺蟲。治熱結便秘,婦女經閉,小兒驚癇,疳熱蟲積,癬瘡,痔瘺,萎縮性鼻炎,瘰疬。 ①《藥性論》:"殺小兒疳蛔。主吹鼻殺腦疳,除鼻癢。" ②《海藥本草》:"主小兒諸疳熱。" ③《開寶本草》:"主熱風煩悶,胸膈間熱氣,明目鎮(zhèn)心,小兒癲癇驚風,療五疳,殺三蟲及痔病瘡瘺。解巴豆毒。" ④《本草圖經》:"治濕癢,搔之有黃汁者;又治匿齒。" ⑤《得配本草》:"散瘰疬,治驚癇,利水除腫。" ⑥《本草再新》:"治肝火,鎮(zhèn)肝風,清心熱,解心煩,止渴生津,聰耳明目,消牙腫,解火毒。" ⑦《現(xiàn)代實用中藥》:"為峻下藥,有健胃通經之效。"
【用法用量】內服:入丸、散,0.5~1.5錢。外用:研末調敷。
【注意】孕婦忌服。 《本草經巰》:"凡兒脾胃虛寒作瀉及不思食者禁用。"
【附方】①治大便不通:臭蘆薈(研細)七錢,朱砂(研如飛面)五錢。滴好酒和丸,每服三錢,酒吞。(《本草經疏》) ②治小兒急驚風:蘆薈、膽星、天竺黃、雄黃各一錢。共為末,甘草湯和丸,如彈子大。每遇此證,用燈芯湯化服一丸。(《本草切要》) ③治大人小兒五種癲癇:蘆薈三錢,生半夏一兩(切碎,姜汁拌炒),白術一兩(酒炒),甘草五錢(炒)。共為細末,水泛為丸,如黍米大。每服一錢五分,姜湯送下。(《本草切要》) ④治小兒脾疳:蘆薈、使君子。以上各等分,為細末。米飲調下一、二錢。(《儒門事親》) ⑤治五種臌脹:蘆薈、蟾酥各三錢(酒一盞,浸一日,蒸化如膏)。以生半夏為末二兩,巴霜三分,和丸如黍米大。每服十丸,淡姜湯早晚吞下。忌鹽、糖百日。(《本草切要》) ⑥治痔瘺脹痛、血水淋漓:蘆薈數(shù)分,白酒磨化,和冰片二、三厘,調搽。(《本草切要》) ⑦治匿齒:蘆薈四分,杵末,先以鹽揩齒令洗凈,然后敷少末于上。(《海上集驗方》) ⑧濕癬。用蘆薈一兩、炙甘草半兩,共研為末,先以溫漿,水洗癬,擦干后敷上藥末,有奇效。 ⑨小兒脾疳。用蘆薈、使君子,等分為末,每服一、二錢,米湯送下。 ⑩蟲牙。用蘆薈研末敷上。
【臨床應用】治療臭鼻癥(萎縮性鼻炎):先以2%地卡因浸濕之棉片貼附注射部位5~10分鐘,然后用20%蘆薈浸出液注射于兩側下鼻甲前端粘膜下,其深淺以注射部粘膜出現(xiàn)蒼白水腫狀為度,每側注射藥液2毫升,再用棉球輕壓注射部位以防出血。每周1次,4次為一療程。觀察48例,經治一療程29人,一療程以上6人,不足一療程13人。其中2例于第1次注射后即覺鼻內舒服,干燥減輕,窒感消失;24例于注射2~3次后覺頭昏、頭痛及惡臭減輕或消失,痂皮減少,鼻涕變稀,容易擤出;有的注射15次后始感到部分癥狀改善。大多數(shù)病人的主要癥狀如結痂、惡臭、頭昏、頭痛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少數(shù)無效。治程中無不良反應。
【備注】我國南方有用斑紋蘆薈葉中的液汁制成蘆薈使用。
【摘錄出處】《*辭典》
【名稱】蘆薈
【出處】出自《開寶本草》。[br]1.《南海藥譜》:蘆薈,樹脂也,《本草》不細委之,謂是象膽,殊非也。[br]2.《開寶本草》:盧會,俗呼為象膽,蓋以其味苦如膽故也。[br]3.《南方主要有毒植物》:蘆薈,全株的水液有毒。中毒癥狀:多食引起劇烈腹痛和腹瀉。孕婦會流產。解救方法:洗胃;服蛋清及活性炭。對癥治療:適時使用鎮(zhèn)痛劑。孕婦禁用嗎啡。注意保胎:注射黃體酮及維生素E等。
【拼音名】Lú Huì
【英文名】Aloes
【別名】盧會、訥會、象膽、奴會、勞偉
【來源】藥材基源:為百合科植物庫拉索蘆薈、斑紋蘆薈、好望角蘆薈的葉汁經濃縮的干燥品。[br]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1.Aloe vera L.2.Aloe vera L. var. chinensis (Haw.) Berg.[A. barbadensis Mill. Var. chinensis Haw.;A.chinensis(Haw.)Bak.]3.Aloe ferox Mill.[br]采收和儲藏:種植2-3年后即可收獲,將中下部生長良好的葉片分批采收。將采收的鮮葉片切口向下直放于盛器中,取基流出的液汁干燥即成。也可將葉片洗凈,橫切成片,加入與葉片同等量的水,煎煮2-3h,過濾,將過濾濃縮成粘稠狀,倒入模型內烘干或曝曬干,即得蘆薈膏。
【原形態(tài)】1.庫拉索蘆薈,多年生草本。莖極短。葉簇生于莖頂,直立或近于直立,肥厚多汁;呈狹披針形,長15-36cm,寬2-6cm,先端長漸尖,基部寬闊,粉綠色,邊緣有刺狀小齒?;ㄇo單生或稍分枝,高60-90cm;總狀花序疏散;花點垂,長約2.5cm,黃色或有赤色斑點;花被管狀,6裂,裂片稍外彎;雄蕊6,花藥丁字著生;雌蕊1,3室,每室有多數(shù)胚珠。蒴果,三角形,室背開裂?;ㄆ?-3月。[br]2.斑紋蘆薈,多年生草本。根系段狀。莖短或無莖。葉簇生,螺旋狀排列,直立,肥厚;葉片狹披針形,長10-20cm,寬1.5-2.5cm,厚5-8mm,先端漸尖,基部闊而包莖,邊緣有刺狀小齒,下有斑紋?;ㄇo單生或分枝,高60-90cm;總狀花序疏散;花梗長約2.5cm;花黃色或有紫色斑點,具膜質苞片;花被筒狀,6裂,裂片稍向外彎;雄蕊6,有時突出,花藥2室,背部著生;子房上位,3室,花柱線形。蒴果三角形,長約8mm。花期7-8月。[br]3.好望角蘆薈,莖直立,高3-6m,葉30-50片,簇生于莖頂;葉片披針形,長達60-80cm,寬12cm,具刺,深綠色至藍綠色,被白粉。圓錐狀花序長60cm左右;花梗長約3cm;花被6,呈管狀,基部連合,上部分離,微外卷,淡紅色至黃綠色,帶綠色條紋;雄蕊6,花藥與花柱外露。蒴果。
【生境分布】1.原產非洲北部地區(qū),目前于南美洲的西印度群島廣泛栽培;我國亦有栽培。[br]2.我國福建、臺灣、廣東、廣西、四川、云南等地有栽培。[br]3.分布非洲南部地區(qū)。
【栽培】生物學特征 喜高溫濕潤氣候,喜光,耐旱,忌積水,怕寒冷,當氣溫隱至0℃時即南遭寒害。對土壤要求不嚴,種在旱、瘠土壤上葉瘦色黃,在漫漫肥沃土壤中葉片肥厚濃綠。[br]栽培技術 用分株和芽插繁殖。分株繁殖:于春季3-4月或秋季9-11月,將母株周圍分蘗出來的小苗,連根挖取,并切斷與母株連接的地下莖,按行株距50cm×50cm定植,每穴1株。牙插繁殖:從母株上切取頂芽和側芽,長5-10cm扦插育苗,約20d生根生定植。[br]田間管理 生長期勤除草,同時結合松土或培土。每年施肥3-4次,夏季天熱干燥時須淋水,雨季注意排除積水。
【性狀】性狀鑒別 呈不規(guī)則的塊狀,大小不一。老蘆薈顯黃棕色、紅棕色或棕黑色;質堅硬,不易破碎,斷面蠟樣,無光澤,遇熱不易溶化。新蘆薈顯棕黑色而發(fā)綠,有光澤,粘性大,遇熱易溶化;質松脆,易破碎,破碎面平滑而具玻璃樣光澤;有顯著的酸氣,味極苦。[br]顯微鑒別 ⑴老蘆薈粉末 用乳酸粉(乳酸1份,酚1份,甘油2份混合)封片置顯微鏡下觀察,團塊表現(xiàn)有細小針狀和粒狀、短粒狀結晶附著。放置24h,粉末稍微溶解,團塊上的結晶仍清晰可見。[br]⑵新蘆薈粉末 同上法制片,顯微鏡下觀察團塊表面無結晶附著。放置24h,粉末全部溶解。[br]品質標志 本品按干燥品計算,含無水蘆薈甙(C20H20O8),庫拉索蘆薈不得少于28.0%;好望角蘆薈不得少于18.0%。
【化學成分】1.庫拉索蘆薈 葉含蒽類化合物:蘆薈大黃素甙(aloin,aloinA,barbaloin)21.78%,異蘆薈大黃素甙(isobarbaloin, aloinB),7-羥基蘆薈大黃素甙(7-hydroxyaloin)5-羥基蘆薈大黃素甙A(5-hydroxyaloinA)。又含樹脂約12%,為蘆薈樹脂鞣酚(aloeresitannol)與桂皮酸(cinnamic acid)相結合的酯。還含L-天冬酰胺(L-asparagine),天冬氨酸(aspqrtic acid),DL-蘇氨酸(DL-threonine),L-色氨酸(L-tryp0tophane)等氨基酸;膽甾醇(cholesterol),菜油甾醇(campesterol),β-谷甾醇(β-sitosterol),羽扇豆醇(lupeol);蘋果酸(malic acid),枸櫞酸(citric acid),酒石酸(tartaric aicd)等有機酸以及鈉、鉀、鈣、鎂、氯等無機元素。又含D-葡萄糖(D-glucose),D-甘露糖(D-mammose)。另含多糖混合物,基中主含果膠酸(prctic acid)還有D-半乳聚糖(D-galactan),葡萄甘露聚糖(galactose)的摩爾比為5:1;在D-半乳聚糖中含半乳糖占92.9%,半乳糖醛酸占3.8%;在葡萄甘露聚糖中葡萄糖與甘露糖的摩漁爾比為1:22。還含一種稱為蘆薈多糖(aloeferan)的多糖,其實驗式為(C222H620O336NS3P)7,相對分子質量約7000;另含1種多糖,基中D-葡萄糖、D-甘露糖與D-半乳糖的摩爾比為2:2:1,還有少量的阿拉伯糖(arabinosr)和鼠李糖(rhyanmose)。[br]2.斑紋蘆薈 葉含蘆薈苦素(aloesin),蘆薈寧(aloenin),月桂酸(lauric acid),肉豆蔻酸(myristic acid ,棕櫚酸(palmitic acid),硬脂酸(stearic acid),棕櫚油酸(palmitoleic acid),十六碳二烯酸(hexadecadienoic acid),油酸(oleic acid),亞油酸(linoleic acid),亞麻酸(linolenic acid),葡萄糖酸(gluconic acid),β-胡蘿卜素(β-carotene),維生素(vitamin)B1、B2、C、D、E、PP,另含代號為A60、A90a、A90b的三種多糖,其相對分子質量分別為12000、47000、12000,A60系甘露聚糖,A90b為葡萄甘露聚糖,其中葡萄糖與甘露糖的摩爾比為3:4。又含蘆薈多糖。[br]3.好望角蘆薈 葉含蘆薈大黃素甙,異蘆薈大黃素甙。又含蘆薈樹脂(aloeresin)A、B、C、D,其中蘆薈樹脂B就是蘆薈甘素。還含異蘆薈樹脂(isoaloeresin)A,蘆薈松(aloesone),好望角蘆薈甙元(feroxidin),好望角蘆薈甙(feroxin)A及B,呋喃蘆薈松(furoaloesone),好望角蘆薈內酯(feralolide),5-羥基蘆薈大黃素甙A。
【作用】1.瀉下作用:各種蘆薈屬植物皆含蒽醌衍化物,尤其是蘆薈大黃素甙;這些含蒽配糖體要在腸管中放出大黃素等才能發(fā)揮刺激性瀉下作用。在所有大黃甙類瀉藥中,蘆薈的刺激性最強,其作用伴有顯著腹痛和盆腔充血,嚴重時可引起腎炎。因各種蘆薈中含有效成分的量不一,故有人建議用純蘆薈大黃素甙代替蘆薈做為瀉藥。給犬(2-5g)、貓(0.2-1.0g)口服蘆薈,可致瀉;對離體小腸無促進蠕動的作用;其瀉下的主要作用部位在大腸。我國云南產斑紋蘆薈的混懸液(400mg/ml)給雄鼠灌胃,其瀉下作用和進口蘆薈相似。此外,給犬注射蘆薈提取物,適當劑量可增加小腸液的分泌,并增加脂肪酶的活性,有時也能增加二肽酶的活性,劑量過高反有抑制作用。[br]2.對實驗性肝損傷的保護作用:。[br]2.1.對四氯化碳性肝損傷的保護作用:小鼠腹腔注射蘆薈提取物,總甙225mg/kg×4d、結晶Ⅲ120mg/kg×4d或灌胃總甙200mg/kg×3d,均能對腹腔注射0.1%CCl4石臘油液10ml/kg所致的肝損傷有保護作用,與對照組比較P<0.001,其作用強度接近200mg/kg×3d的聯(lián)苯雙酯。[br]2.2.對硫代乙酰胺引起的小鼠SGPT升高,同樣有降低作用,其活性接近200mg/kg×3d的聯(lián)苯雙酯。[br]2.3.對氨基半乳糖引起的大鼠SGPT升高也有降低作用,與對照組比較蘆薈注射液10ml/kg×4d的P<0.05,總甙125mg/kg×4d的P<0.01。[br]3.清除動物體內乙醇的作用:在大鼠口服乙醇(3g/kg)前30分鐘給于蘆薈水提物,可迅速清除大鼠血液中的乙醇。由于蘆薈可保護ADH(醇脫氫酶)活性和煙酰胺二核甙酸,使它們不被乙醇所影響。[br]4.抗腫瘤作用:蘆薈醇提取物及從中分離出的蘆薈素A和Alomicin均有抗腫瘤作用。醇提物對Heps、ESC、S180及B16黑色素瘤等移植性腫瘤均有效。蘆薈苦素腹腔注射50mg/kg每天一次7-10天,對ESC抑制率42.9%,對S180抑制率52.3%。灌胃的蘆薈苦素50mg/kg對Heps抑制率45.O%。[br]5.治療創(chuàng)傷:曾用蘆薈水浸物(10%溶液)于人工結膜水腫的兔,可縮短治愈天數(shù);對人工創(chuàng)傷的鼠背,也有輕度促進愈合的作用。近年來,以蘆薈葉漿汁制成含多糖類(聚糖醛酸酯,Polyuronide)的凝膠制劑,用于皮膚或其它組織創(chuàng)傷以及燒傷,甚至有人認為可能用于抗綠膿桿菌。用組織培養(yǎng)法證明,這種蘆薈凝膠的毒性較低。蘆薈提取物作成油膏,對小鼠局部照射X線有輕度的保護作用。[br]6.其它作用:蘆薈提取物1:500對離體蟾蜍心臟有抑制作用,其白色粉末的1:100溶液也有抑制作用。蘆薈濃煎膏的水溶液,有對抗水合氯醛對離體蟾蜍心臟的毒性;下肢血管灌流,1:200為收縮,1:1000則輕度擴張;在蟾蜍有抗利尿作用,而兔用1%水浸液1ml/kg靜脈注射,對尿量無影響。2%水浸液,兔用0.5ml/kg靜脈注射,30分鐘后紅細胞數(shù)有輕度增加,以嗜酸球為主的白細胞顯著增加。能縮短凝血時間。每天給蘆薈浸出液15ml于人工胃痿的犬,20天后胃液有輕度分泌增加,但幾天后即中止而恢復正常。提取物對腎上腺皮質有某些興奮作用,能降低大鼠腎上腺內維生素C含量。蘆薈及其水浸液在蘇聯(lián)用于組織療法較多。蘆薈水浸劑(1:2)在試管內對腹股溝表皮癬菌、紅色表皮癬菌、星形奴卡氏菌等皮膚真菌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其醇浸液對人型結核桿菌在體外也有些抑制作用(1:3000-300)。蘆薈汁液可刺激細菌生長,但從中分出的部位可抑制Bacillus sultilis生長。蘆薈提取物可抑制細菌核酸的合成而導致抑制蛋白質的合成,從而抑制了細菌生長。蘆薈甲醇提取物在體外可抑制單純性瘡疹病毒1和2。蘆薈多糖10-25mg/kg給于小鼠可解除南美箭毒和阿托品的毒性。另有抗大腸桿菌、綠膿桿菌等作用。其蘆薈素也有抗胃損傷作用。蘆薈多糖具有免疫調節(jié)活性。本品提取物還有抑制紫外線引起的突變作用。
【毒性】蘆薈注射液(每1ml含生藥0.1g),分2個劑量組0.05ml/kg和0.1ml/kg肌肉注射,連續(xù)6月給于家犬。開始給藥后每15天觀察并測定血象、谷丙轉氨酶、全血尿素氨及肌酐,并稱體重。以后每月測1次。實驗結束后剖解觀察各主要臟器并鏡檢。結果均正常,未見實質性病變。高劑量及低劑量組個別犬可見局部肌肉壞死。
【鑒別】⑴取粉末1g,置三角燒瓶中,加蒸餾水25ml,放置2h,時時振搖,濾過,濾液稀釋至100ml,溶液顯黃綠色。(檢查蘆薈甙)⑵取本品水溶液(1→100)5ml,加硼砂0.25g,加熱溶解,取深夜數(shù)滴,加水30ml,振搖混合,溶液呈綠色熒光,紫外燈下呈亮黃色。(檢查蘆薈甙)⑶取水溶液(1→100)2ml,加等量飽和溴水,即有黃色深淀。(檢查蘆薈甙)⑷取水溶液(1→100)10ml,加苯10ml,振搖后分取苯液,加氨試液2ml,氨液層顯紅色。(檢查蘆薈大黃素)。[br]⑸薄層色譜取本品粉末0.5g,加甲醇20ml,置水浴加熱到沸,振搖數(shù)分鐘,濾過,濾液作供試液;另取蘆薈甙加甲醇制成每1ml含5mg的溶液,作對照品溶液,分別點樣于同一硅膠G薄板上,以醋酸乙酯-甲醇-水(100:17:13)展開,取出晾干,噴以10%氫氧化鉀醇溶液,置紫色光燈(365nm)下檢視,供試液色譜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熒光斑點。
【炮制】1.凈制:揀去雜質,斫成小塊。[br]2.炒制:取蘆薈塊用微火炒至焦黑色。
【性味】味苦;性寒
【歸經】肝;大腸經
【功效】瀉下;清肝;殺蟲。主熱結便秘;肝火頭痛;目赤驚風;蟲積腹痛;疥癬;痔瘺;解巴豆毒
【用法用量】內服:入丸、散,或研末入膠囊,0.6-1.5g;不入湯劑。外用:適量,研末敷。
【注意】1.孕婦忌服。[br]2.《本草經疏》:凡兒脾胃虛寒作瀉及不思食者禁用。
【附方】1.當歸龍薈丸(《丹溪心法》),治肝膽實火之眩暈,脅痛,驚悸,抽搐,譫語發(fā)狂,便秘溲赤。2.蘆薈消疳飲(《外科正宗》),治小兒走馬牙疳,身熱氣粗,牙齦腐爛,氣味作臭,甚則穿腮破唇者。3.蘆薈肥兒丸(《醫(yī)宗金鑒·幼科心法要訣》),治小兒肝疳,面目爪甲皆青者,其人目生眵淚,隱澀難睜,腹大青筋,身體贏瘦,燥渴煩急,糞青如苔。4.蘆薈丸(《太平圣惠方》),治小兒疳積,面目萎黃,頭發(fā)成穗,鼻癢口干,脘腹虛脹,青筋暴露,四肢壯熱。5.蘆薈丸(《普濟方》),治傷中,赤白帶下。6.蘆薈丸(《外科正宗》),治下疳潰爛作痛,又治婦人陰蝕瘡作癢,及小兒肝積發(fā)熱,口舌生瘡,牙齦蝕爛。7.蘆薈散(《太平圣惠方》),治小兒鼻疳,癢痛不止者。8.蘆薈散(《證治準繩》),治口舌生瘡。9.更衣丸(《先醒齋醫(yī)學廣筆記》),治腸胃燥熱,大便不通。
【各家論述】1.《藥性論》:殺小兒疳蛔。主吹鼻殺腦疳,除鼻癢。[br]2.《海藥本草》:主小兒諸疳熱。[br]3.《開寶本草》:主熱風煩悶,胸膈間熱氣,明目鎮(zhèn)心,小兒癲癇驚風,療五疳,殺三蟲及痔病瘡痿。解巴豆毒。[br]4.《本草圖經》:治濕癢,搔之有黃汁者;又治NI齒。[br]5.《得配本草》:散瘰疬,治驚癇,利水除腫。[br]6.《本草再新》:治肝火,鎮(zhèn)肝風,清心熱,解心煩,止渴生津,聰耳明目,消牙腫,解火毒。7.《現(xiàn)代實用中藥》:為峻下藥,有健胃通經之效。[br]8.《本草經疏》:蘆薈,寒能除熱,苦能泄熱燥濕,苦能殺蟲,至苦至寒,故為除熱殺蟲之要藥。其主熱風煩悶,胸脅間熱氣,明目,鎮(zhèn)心,小兒癲癇涼風,療五疳,殺三蟲者,熱則生風,熱能使人煩悶,熱除則風熱煩悶及胸膈間熱氣自解。涼肝故明目。除煩故鎮(zhèn)心。小兒癲癇驚風,熱所化也,五疳同為內熱脾胃停滯之證;濕熱痔病瘡痿,亦皆濕熱下客腸臟,致血凝滯之所生,故悉主之。能解巴豆毒,亦除熱之力。[br]9.《本草匯言》:盧會,涼肝殺蟲之藥也。凡屬肝臟為病,有熱者,用之必無疑也。但味極苦,氣極寒,諸苦寒藥無出其右者。其功力主消不主補,因內熱氣強者可用,如內虛泄瀉食少者禁之。[br]10.《本經逢原》:蘆薈,入厥陰肝經及沖脈。其功專于殺蟲清熱。沖脈為病,逆氣里急及經事不調,腹中結塊上沖,與小兒疳熱積滯,非此不除。同甘草為末,治頭項頑癬甚效。但大苦大寒,且氣甚穢惡,若胃虛少食人得之,入口便大吐逆,每致奪食泄瀉,而成贏瘦怯弱者多矣。[br]11.《要藥分劑》:近世以蘆薈為更衣藥,蓋以其清燥滌熱之功也。
【摘錄出處】《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