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 首頁 品種 天竺黃功效與作用

天竺黃功效與作用

《中國藥典》

【名稱】天竺黃

【拼音名】Tiān Zhú Huánɡ

【來源】本品為禾本科植物青皮竹Bambusa textilis McClure或華思勞竹Schizostachyum chinense Rendle等稈內(nèi)的分泌液干燥后的塊狀物。秋、冬二季采收。

【性狀】本品為不規(guī)則的片塊或顆粒,大小不一。表面灰藍(lán)色、灰黃色或灰白色,有的潔白色,半透明,略帶光澤。體輕,質(zhì)硬而脆,易破碎,吸濕性強。氣微,味淡。

【鑒別】(1) 取本品適量,熾灼灰化后,殘渣加醋酸2滴使?jié)駶?,滴加鉬酸銨試液1滴與硫酸亞鐵試液1滴,殘渣即顯藍(lán)色。(2) 取本品粉末2g,加鹽酸10ml,振搖2分鐘,濾過,取濾液備用。取濾紙1片,加亞鐵氧化鉀試液1滴,待干后,同一斑點上滴加濾液1滴,再緩緩滴加水10滴、0.1%茜素紅的乙醇溶液1滴,置氨蒸氣中熏后,濾紙上可見紫色或藍(lán)紫色環(huán),環(huán)中顯紅色。(3) 取本品粉末1g,置20ml氣相頂空進(jìn)樣瓶或其他耐壓容器中,加6mol/L鹽酸溶液10ml,加蓋密封,置水浴中加熱2小時,取出,放冷,離心,取上清液,蒸干,殘渣加稀乙醇2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天竺黃對照藥材1g,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再取亮氨酸對照品、丙氨酸對照品,分別加稀乙醇制成每1ml各含0.5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通則0502)試驗,吸取上述四種溶液各2μ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正丁醇-冰醋酸-水(19∶5∶5)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噴以茚三酮試液,在105℃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置日光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及對照品色譜相應(yīng)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性味】甘,寒。歸心、肝經(jīng)。

【歸經(jīng)】歸心、肝經(jīng)。

【功效】清熱豁痰,涼心定驚。用于熱病神昏,中風(fēng)痰迷,小兒痰熱驚癇、抽搐、夜啼。

【用法用量】3~9g。

【儲藏】密閉,置干燥處。

【摘錄出處】《中國藥典》

《全國中草藥匯編》

【名稱】天竺黃

【別名】天竹黃、竹黃

【作用】抑菌實驗:對常見化膿性球菌和腸道致病菌均有較強的抑制作用。

【性味】甘,寒。

【功效】清熱豁痰,寧心定驚。用于熱病神昏譫語,中風(fēng)痰壅,小兒驚風(fēng)抽搐。

【用法用量】1~2錢。常入丸、散劑。

【摘錄出處】《全國中草藥匯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