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網訊】
山茱萸( Fructus Corni)為山茱萸科落葉小喬木(Cornus officinalis Sieb. et Zucc.)的干燥成熟果肉,是一種常用的補益中藥,味酸澀,性微溫,有溫補肝腎、固澀精氣之功,主治腰膝疼痛、眩暈、耳鳴、陽痰遺精、小便頻數(shù)、月經過多、漏下不止等癥。陜西佛坪、河南西峽、浙江淳安是其三大主產區(qū)。
山茱萸的主要成分包括環(huán)烯醚萜苷及苷元、有機酸及其酯類、鞣質、多糖等。莫諾苷、馬錢苷和獐牙菜苷是山茱萸中最主要的環(huán)烯醚萜苷類成分,三者在藥材中的含量分別約為2%,0.6%,0.1%。
現(xiàn)代藥理研究發(fā)現(xiàn)它們具有廣泛的生物活性:莫諾苷具有對神經的保護與修復作用,能夠促進神經干細胞的增殖和分化,抗神經細胞凋亡,提高腦血流量; 馬錢苷具有調節(jié)免疫、抗脂質過氧化和抗休克以及治療糖尿病型腎病的作用; 獐牙菜苷具有退熱、抗驚厥,抗D-氨基半乳糖所致肝損傷的作用。因此,這3種環(huán)烯醚萜苷被認為是山茱萸中的特征成分,可以作為山茱萸原藥材、飲片以及含有山茱萸成藥的質量控制的指標性成分。
不同產地山茱萸環(huán)烯醚萜苷化合物含量評測
有關山茱萸成分的含量測定方法已有不少報道,而筆者認為,這3個環(huán)烯醚萜苷化合物是山茱萸中較為突出的活性成分,對這三者進行同時測定,是對山茱萸的質量控制方法的完善,故本實驗將建立一個同時測定考察不同產地、不同采收時間山茱萸山中莫諾苷、馬錢苷和獐牙菜苷的方法,為山茱萸的質量評價提供依據(jù),同時為山茱萸的良種選育提供測定方法。
用80%甲醇稀釋混合對照品溶液,進樣測定,確定檢測限(S/N=3∶1)和定量限(S/N =10∶1)。見表1。
表1 峰面積與濃度的線性關系、檢測限和定量限
分別取不同產地和不同采收期山茱萸藥材各3份,按制備供試品溶液。在上述色譜條件下,分別進樣10μL進行測定,記錄各個峰面積,用外標法計算山茱萸中3個環(huán)烯醚萜苷的含量,結果見表2、表3。由表2可見,平原地區(qū)所產的山茱萸中3 個環(huán)烯醚萜苷的總含量較山區(qū)所產含量高出1倍。其原因尚待進一步研究。西北大學果園山茱萸中3個環(huán)烯醚萜苷的平均總含量為42.55mg·g - 1,表2 中所選為最高含量。由表3可見,山茱萸中的莫諾苷,馬錢苷與獐牙菜苷這3個環(huán)烯醚萜苷在10 月中旬時含量分別達到最高。
表2 不同產地山茱萸中3 個環(huán)烯醚萜苷成分含量
測定結果( mg·g - 1 ,n = 3,RSD < 3%)
藥材烘干溫度和烘干時間的影響本實驗考察了藥材烘干溫度對莫諾苷,馬錢苷與獐牙菜苷含量的影響。選取同一批樣品(陜西佛坪)分別在40,50,60,70,80,90 ℃的溫度下烘干至恒重,按方法制備供試品溶液。在上述色譜條件下,分別進樣10μL進行測定,記錄3個環(huán)烯醚萜苷的峰面積并進行對比,結果得出40 ℃下烘干即可得到最大含量的莫諾苷、馬錢苷和獐牙菜苷,而隨著烘干溫度的上升含量依次下降。同時考察了不同烘干時間對這3個成分含量的影響。同一批樣品(陜西佛坪)在40℃下烘干至恒重,開始計時,分別在0.5,1,1.5,2,2.5,3h 時取樣按方法制備供試品溶液。在上述色譜條件下,分別進樣10μL進行測定,記錄3個環(huán)烯醚萜苷的峰面積并進行對比,結果表明40 ℃下烘干恒重后再烘干3h 內對3個成分基本無影響。
表3 不同采收期西北大學果園山茱萸中3 個環(huán)烯醚萜苷
成分含量測定結( mg·g - 1 ,n = 3,RSD < 2%)
提取條件的優(yōu)化本實驗考察了加熱回流法和超聲提取法對莫諾苷,馬錢苷與獐牙菜苷3個環(huán)烯醚萜苷提取量的影響。同一批樣品(陜西佛坪)加熱回流提取1 h 和超聲提取1h 提取效果差異不大,但超聲提取法操作方便,能提高效率,故選擇超聲提取法;同時也比較了70%,80%,100%甲醇溶液以及乙醇等試劑的提取效率,結果表明80%甲醇溶液提取率較高; 本實驗對提取時間也進行了優(yōu)化選擇,比較了超聲提取15,20,30,40,50,60min的提取效率,結果表明超聲30min時莫諾苷,馬錢苷與獐牙菜苷3個成分的提取量達到最大,之后的提取效率基本不變,故選擇提取時間為30min; 提取溶劑的用量選擇,比較了80%甲醇溶液用量10,20,25,30,40,50mL的提取效率,結果表明用量為25mL時既提取完全又節(jié)省溶劑,低碳環(huán)保,故優(yōu)化選擇80%甲醇溶液25mL(樣品0.1g) 超聲提取30min為本實驗樣品的提取條件。
流動相的選擇由于山茱萸中,莫諾苷、馬錢苷成分的測定前人已有研究,但采取的方法各不相同,于是本實驗在選擇流動相的配比時,試驗了包括甲醇-水、甲醇-磷酸水溶液、甲醇-甲酸水溶液、甲醇-乙酸水溶液、乙腈-水、乙腈-磷酸水溶液、乙腈-甲酸水溶液、乙腈-乙酸水溶液組成的流動相系統(tǒng),比較分離效果和基線平穩(wěn)狀況,最終選擇了甲醇-磷酸水溶液系統(tǒng); 同時還對比了0.01%,0.05%,0.1%,0.2%濃度的磷酸對分離效果的影響,結果表明0.1%濃度的磷酸水溶液峰形和分離度較好,故確定甲醇-0.1%磷酸水溶液為流動相。
檢測波長的選擇莫諾苷和馬錢苷的最大吸收波長在240nm處,獐牙菜苷的最大吸收在247nm處,但獐牙菜苷在240nm與247nm波長下的吸收差別很小,故本實驗選擇240nm作為檢測波長。
不同產地的山茱萸中,莫諾苷以西北大學果園采收的含量最高,其次為陜西丹鳳,再次為陜西藍田; 馬錢苷以陜西丹鳳產含量最高,其次為西北大學果園,再次為陜西藍田;獐牙菜苷以西北大學果園采收含量最高,其次為陜西長安,再次為陜西藍田。產地的不同意味著很多影響因素的不同,如溫度、濕度,氣壓還有光照時間等等。以本實驗為例,在3個成分的總體含量水平上以西北大學果園( 陜西西安)產為最佳,可能與該產地光照充裕,溫度較山區(qū)高且穩(wěn)定等生長環(huán)境有關。
在本次試驗中,時間跨度為2010 年山茱萸開始結果的月份到開始落果的月份,不同采收時間的西北大學果園(陜西西安)山茱萸中莫諾苷的含量為15.21~50.50mg·g - 1,馬錢苷的含量為2.72~8.21mg·g-1,獐牙菜苷的含量為0.30~1.43mg·g-1。這3個環(huán)烯醚萜苷類成分經考察均與果實的成熟程度稱正比例關系,也就是說,3個化合物隨果實的成熟含量呈遞增的趨勢。以本實驗為例,在10月中旬達到一個含量最大值的平臺。故根據(jù)這3 個成分的含量變化趨勢表明: 山茱萸的最佳采收時間為每年10月中旬果實脫落之前。但也應考慮到山區(qū)產地和平原產地在溫度、氣壓以及年降水量方面的差異而導致的最佳采收季節(jié)的變化。
本實驗測定結果表明,莫諾苷,馬錢苷與獐牙菜苷作為山茱萸環(huán)烯醚萜苷類成分的指標性化合物,它們的含量高低對于山茱萸藥材的質量和藥用價值具有很重要的意義。本實驗發(fā)現(xiàn)產地和采收時間的變化,對于3 個成分的含量均有影響。而產地對其含量的影響比較大,說明產地是決定山茱萸次生代謝產物形成的主要因素。但以總體的角度來看,不論是在產地的不同還是在采收時間的變化上,這3個成分的含量變化趨勢是基本相同的。本實驗方法不僅為山茱萸的質量評價提供依據(jù),還為山茱萸的良種優(yōu)育提供了研究依據(jù)。
不同產地山茱萸揮發(fā)油成分評測
產地的揮發(fā)油結果的比較按步驟所得的3產地揮發(fā)油結果見表4。
表4 3產地山茱萸果肉揮發(fā)油提取結果
揮發(fā)油成分分析報告及結果河南、山西、陜西3產地山茱萸果肉揮發(fā)油(其總離子流圖見圖1~ 圖3)分別被分離出66、57、56個峰, 通過計算機質譜庫檢索并與標準圖譜對照, 分別被鑒定出53、46和35個化合物, 檢出率分別為80.30%、80.70%、84.32%,按面積歸一化法計算,各樣品已鑒定成分的面積之和占氣相色譜峰總面積的相對百分含量分別為95.36、94.06、85.50。檢測結果見表5。
本實驗通過采用GC-MS聯(lián)用法分析了3個不同產地的山茱萸果肉揮發(fā)油的成分, 通過計算機質譜庫檢索并與標準圖譜對照, 鑒定出的成分多為烷烴、烯烴、酸類、酯類及芳香族化合物. 3 產地山茱萸揮發(fā)油主要成分存在差異, 河南產山茱萸揮發(fā)油的主要成分是棕櫚酸(12.60)、9,12-十八碳二烯酸(10.28)、9,12,15-十八碳三烯酸(14.30)、順-9-十八碳烯酸酰胺、鄰苯二甲酸單2-乙基己酯、7-羥基卡達烯、9-十八碳烯酸、棕櫚酸酰胺、硬脂酸酰胺, 另外還有月桂酸、A-杜松醇、棕櫚酸甲酯等; 山西產山茱萸揮發(fā)油的成分有棕櫚酸(17.17)、9,12-十八碳二烯酸、9,12,15-十八碳三烯酸、7-羥基卡達烯、A-杜松醇、1-乙酰基-4,6,8-三甲基甘菊環(huán)、鄰苯二甲酸二異辛酯、A-羥基豆蔻酸乙酯、棕櫚酸甲酯、Copaene、alpha-Calaco rene 等, 其中棕櫚酸、9,12-十八碳二烯酸、9,12,15-十八碳三烯酸、7-羥基卡達烯、1-乙酰基-4,6,8-三甲基甘菊環(huán)含量較高;陜西產山茱萸揮發(fā)油成分有鄰苯二甲酸二異丁酯、鄰苯二甲酸單2-乙基己酯、7-羥基卡達烯、順-13-二十二烯酸酰胺、3,5-二叔丁基, 4-羥基苯甲醛、A-杜松醇、月桂酸、環(huán)己酮、1,14-十八碳二烯酸甲酯, 其中鄰苯二甲酸二異丁酯、鄰苯二甲酸單2-乙基己酯、7-羥基卡達烯、順-13-二十二烯酸酰胺含量較高。
表5 3產地山茱萸果肉中揮發(fā)油的化學成分及含量
3種不同來源的山茱萸果肉揮發(fā)油中僅僅有13 種共有成分, 其中8 種為各種烷烴, 含量所占比例也很大, 其他5 種共有成分: 1,2,4a, 5,6,8a-六氫-4,7,-二甲基-1-異丙基萘、a-杜松醇、1,4-二甲基-6-異丙基萘的相對含量均小于1.5;鄰苯二甲酸二異丁酯在陜西產山茱萸果肉揮發(fā)油中相對含量高達6.86,而在另兩個產地的相對含量都小于1;7-羥基卡達烯在三產地揮發(fā)油中的相對含量分別為3.57、4.58、3.13此外, 鑒定出的山茱萸揮發(fā)油成分中還有酮、胺等化合物.通過實驗可以看到, 不同產地的山茱萸中藥材所含揮發(fā)性成分存在一定差異, 可以進一步推測不同產地藥材在臨床用藥上會產生不同的藥效, 這些研究為中藥材的進一步應用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據(jù).
不同產地山茱萸有機酸成分評測
山茱萸含有揮發(fā)性成份、糖苷類及苷元、鞣質、有機酸類等四大類成份。其中有機酸類成份種類較多, 含量豐富, 如沒食子酸(gallicacid)、蘋果酸(malicacid)、酒石酸(tartaricacid)、熊果酸(ursolicacid)、齊墩果酸(oleanolicacid)、白樺脂酸(betulicacid)、月桂酸(lauricacid)等。目前發(fā)現(xiàn)不少有機酸有一定的生理活性, 據(jù)文獻報道, 山茱萸醇提取物不僅對四氧嘧啶和腎上腺素性糖尿病大鼠有明顯的降血糖作用, 而且對鏈脲佐菌素(STZ)所形成的糖尿病大鼠也有類似作用,但對正常大鼠血糖無明顯影響, 并進一步弄清其有效的主要成份為熊果酸。齊墩果酸鈉鹽通過口服給藥, 具有良好的降酶、保肝作用, 具有抵抗因CCL4引起的亞急性肝損傷的功效。
表6 不同產地的山茱萸總有機酸含量
有機酸類性質活潑, 多數(shù)易溶于水, 容易發(fā)生化學變化導致含量降低。山茱萸藥材的總有機酸含量受多種因素的影響, 如產地、采收時間、加工方法、干燥方式等, 僅產地因素為客觀因素, 其余均受人為因素的影響。作者認為有必要以有機酸含量為指標, 研究出一個最佳的采收、加工、干燥的方案。從表6看出:3、4號樣品總有機酸含量較高, 2號樣品含量最低。從外觀性狀看, 3、4號樣品顏色較鮮艷, 2號樣品顏色深暗。雖然以顏色的鮮艷成度來判斷有機酸含量的高低缺乏科學依據(jù),但以個大肉多、顏色鮮艷者為佳, 已成了人們判斷山茱萸藥材質量優(yōu)劣的共識《中國藥典》2015年版從性狀、鑒別、雜質檢查、熊果酸含量等幾個方面對山茱萸藥材質量進行了控制, 隨著有機酸的藥用價值被逐步開發(fā), 作者建議將總有機酸含量作為山茱萸質量控制指標之一。這樣有利于對山萸藥材質量進行綜合評價。
聲明:本文是中藥材天地網原創(chuàng)資訊,享有著作權及相關知識產權,未經本網站協(xié)議授權,任何媒體、網站、個人不得轉載、鏈接或其他方式進行發(fā)布,違者必究!
[摘要]:天麻作為硫磺熏蒸較為嚴重的品種之一,其藥材質量問題受到人們高度關注。該文利用全國8個主產區(qū)和3種主要變型天麻樣品,基于UPLC-Q-TOF-MS/MS探討不同產地和變型天麻藥材的質量及...
現(xiàn)代人越來越講究自身的保養(yǎng)問題了,所以在實際生活當中他們也比較樂意于選擇一些對自己身體有利的食物,其中紅參就是大家的一個非常常見的選擇,那么,在實際生活當中到底如何來辨別紅參的含糖量這個問題呢?...
草藥種類有很多,很多藥材只有一字之差,但是藥效卻可能是大大不同的,甚至功效相反,如大薊和小薊是常見的中藥,很多人對于這兩類藥材不能清楚的區(qū)分,常常會搞混,但其實這兩個名字相近的中藥材卻完全不是同...
野山參在其漫長的生長過程中,形成了決定野山參品級真假的鑒別特征。由于品相在很大程度決定了一棵野山參的價值,所以不破壞野山參的傳統(tǒng)經驗鑒別目前仍然是野山參的主要鑒別方法。 相比園參論斤...
別名:血風、血藤、大血藤、血風藤、三葉雞血藤、九層風 來源:為豆科藤本植物白花油麻藤密花豆、香花崖豆藤雞血藤等的干燥藤莖。野生。雞血藤《中藥志》定名為白花油麻藤《中藥鑒別手冊》定名為密花豆,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