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網訊】
山楂片2009年10月中旬產新后,行情大漲,由產新前的4元左右上升到8元左右,平穩(wěn)運行整整一年;2010年10月中旬山楂片再次產新后,行情猛跌到4元左右,部分商家視其價低而入,以期能回升到去年的價位;直至今年五月,產地價格再次上漲到4.5-5元。該品后市究竟如何呢?筆者經過多方面調查,在此與諸位藥友共同商榷。
一、產區(qū)雖大,樹量卻在逐年減少 山楂主產區(qū)是山東省的青州、沂水、泰安、平邑、臨朐等市縣,產量占全國的60-70%;其次是河北的承德,河南的輝縣、林州和遼寧的朝陽地區(qū)及山西的運城、晉城等地,產量占全國的30-40%。
近年來,山楂片一直處于低價位運行,“藥賤傷農”,于是產區(qū)農戶開始伐樹,加之隨著樹齡老化,山楂樹在地面積也逐年遞減。
二、“大年”、“小年”產量懸殊巨大
山楂樹的掛果多少直接影響著山楂的產量,有大、小年之分,“大年”掛果多產量大,“小年”掛果少產量小,間隔一年,輪番修養(yǎng),值得關注的是山楂樹大、小年的產量懸殊較大,相差幅度40-50%之多。

山楂片產新前后一個月價格對比表
由上圖我們可以看出:2007年是小年,2008年山楂片產新之前價格是7元左右,產新后價格有所下滑;2008年是大年,2009年前期3-4元,產新后逐步漲到6-8元;2009年是小年,2010山楂產新之前價格在8元左右。2010是大年,產新至今,市場價格一直徘徊在4-6元。依照經驗,去年是“大年”,那么今年山楂片亦應低價運行,那是否真是如此?這就是本文探討的重點。
三、用量逐年遞增
山楂是一個藥食兩用的大宗商品,綜合各地山楂經營商和山楂制品企業(yè)以及相關政府部門提供的數(shù)據(jù)分析認為,其食用量占整個山楂用量的60%,藥用占30%,獸用占10%。
(一)食品廠鮮果用量增加
全國以山楂為生產原料的食品企業(yè)有500多家,市面上常見的山楂產品有糖、糕、飲料、罐頭、酒等等。生產此類產品,幾乎都用山楂鮮果制作,少量的用一些山楂片。鮮果采購量增加,山楂片產量就會減少。食品廠去年的鮮果收購價是1.6-2元,按照山楂片3:1的折干率計算,山楂片的成本(包括加工費)應該是5.3元--6.5元。顯然,食品廠占有較大的價格優(yōu)勢。不等食品廠鮮果收購結束,藥農是不會切片的。
(二)山楂片的藥用量亦在逐年遞增
眾所周知,山楂片具有消積化滯、收斂止痢、活血化淤之功效。是江中制藥、武漢健民、北京同仁堂等幾十家制藥企業(yè)生產健胃消食片、山楂丸、保和丸、山楂降脂片的原料;其次是藥材市場飲片用。再次是部分保健品廠、茶廠使用。另外,獸藥廠和養(yǎng)殖業(yè)年需求量也在不斷增加。近幾年,對港臺加工的優(yōu)質無核片和空心果每年大約也有1500噸的銷量。此外,相關化工企業(yè)近幾年也在使用山楂片生產山楂提取物或出口或銷售香精行業(yè)。2008年,業(yè)界對山楂片的年用量估計是16000噸左右。
(三)年庫存空虛
許多經營商普遍反映,自94年山楂爛市以來,年產量逐年遞減,加之06因小年遭遇干旱,成片山楂樹不掛果,產量銳減,從而加速庫存消化。08年山楂雖出現(xiàn)3-4元的低價,但后期逐步攀升,直至去年產新前價格一直在8元左右徘徊。由此推斷:09是山楂片歷史上庫存最為空虛的一年,否則山楂不可能連續(xù)11個月8元左右的價位運行。在去年劉紅衛(wèi)老師《山楂片產新結束 減產嚴重后市可期》一文中曾提到“今年是大年掛果并不稠,個頭也偏小,產量反而比正常年景還少,原因無人能說清,加之前年減產,食用庫存不足,產新后食品廠大量搶購鮮果”,可見,真正藥用山楂并不多。
(四)今年特殊的氣候因素
果樹管理,冬季應該有一次“封凍水”,即入冬前澆一次水,以利于果樹休養(yǎng)生息。山楂樹大多生長在丘陵、山崗,水澆的條件顯然不具備,只有靠天,去年秋后迄今,山東、河北、河南持續(xù)干旱,降雨頗少,有經驗的果農認為這種氣候會嚴重影響今年的山楂掛果,使得今年的“小年”更加“小年”;今年五月產區(qū)傳回消息稱目前產地山楂樹掛果稀少,預計產量不容樂觀。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總結出影響山楂今年走勢的四大因素:一、在地面積遞減;二、年用量逐年遞增;三、庫存空虛;四、小年逢干旱。由此筆者預測,該品后市行情還將有一定的上升空間。
(以上觀點純屬個人意見,僅供參考)
(本文出自中藥材天地網信息中心,版權所有,轉載請寫明出自“中藥材天地網”,否則后果自負)
聲明:本文是中藥材天地網原創(chuàng)資訊,享有著作權及相關知識產權,未經本網站協(xié)議授權,任何媒體、網站、個人不得轉載、鏈接或其他方式進行發(fā)布,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