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網訊】
圖1:作者與前來考察的蔣爾國、賈海彬老師合影
去年5月份筆者在網上發(fā)過一篇《火麻仁后市是否上揚》的文章,事實證明火麻仁價格上漲了40%。目前,離火麻仁產新尚有四個月時間,筆者認為該品種產新前價格有望繼續(xù)上行。原因如下:
圖2:天地網晉東南信息站輻射了山西連翹、火麻仁和柴胡等多個品種
一、庫存見底,產地基本無大貨可供,藥市大貨少見
該品的主產地是山西省的陵川縣一帶,這是全國遺留下來的唯一成規(guī)模產區(qū)。年產量3500-4000噸左右,占全國的70%以上份額,其它產區(qū)尚有甘肅、云南等地,但都不成規(guī)模。目前產地庫存僅留有50噸左右,而往年的情況則到了產新時期,產地還會有上百噸的貨源,今年可謂早早見底。中藥材“少了是寶”,火麻仁目前至少沒有了庫存的壓力。
圖3:2015年7月,天地網專家團隊在劉紅衛(wèi)老師帶領下考察火麻仁產地
二、用途特殊,需求剛性
火麻仁是101種藥食兩用品種之一,有潤腸通便功效,被藥企和飲片企業(yè)廣泛使用;近年來其排毒、減肥、降脂、美容的保健功效被充分開發(fā),尤其是韓國、日本對其開發(fā)力度愈發(fā)有力,出口量逐年增加,品種不大,但“炒”的很熱。據(jù)悉,韓國、日本甚至將火麻仁榨油后剩下的油渣有開發(fā)成了高蛋白軍用食品。眾所周知,保健品的利潤空間大,原料的價格上漲成本對生產企業(yè)而言影響不大。
三、種植特殊,產區(qū)萎縮,產量受限,產新之后價格走勢很難大落
上世紀八十年代之前,該品廣泛種植,農民收益主要依靠麻皮。麻皮是生產麻袋、麻繩以及布鞋的主要原料,麻籽即火麻仁是附屬收入,大多用于榨油。隨著生產、生活方式的改變,塑料制品取代了麻袋、麻繩,皮鞋取代了布鞋,肥胖成了壓力,降脂、美容成了主流,那么麻皮成了廢品,麻籽成了主要收入。
更為關鍵的是火麻仁種植方式的改變。此作物高達1.6-2米,枝繁葉茂,大田種植地邊的結籽,中間地帶因不易透風透光幾乎不結籽。因此不能大田種植,只有山區(qū)梯田地貌的地區(qū)在地邊種植。如此零星種植模式,種植面積自然很難增加,產量自然受限。而陵川有長期種植傳統(tǒng),丘陵地帶眾多,極適宜麻仁生產,因此才保有規(guī)?;a量。
總結一下,庫存見底、需求旺盛加上生產難以集中,將為火麻仁后市上行奠定基礎。后市到底如何發(fā)展,敬請關注中藥材天地網晉東南信息站關于該品種的后續(xù)報道。
聲明:本文是中藥材天地網原創(chuàng)資訊,享有著作權及相關知識產權,未經本網站協(xié)議授權,任何媒體、網站、個人不得轉載、鏈接或其他方式進行發(fā)布,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