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網訊】
白芍作為亳州最具代表性的品種之一,近幾年行情不斷走低,其價格已逐漸進入低谷,之前的經營者和囤貨商全都被套牢,目前藥市整體經營狀況不佳,又受著庫存的壓力影響,白芍將何時走出低谷?仍為多商關注。
一、產區(qū)分布
白芍生長周期較長,一般為3-5年,生產管理難度不大,易種易管理,而且,一二年間可以套種其它經濟作物,作為亳州的道地藥材,也是當地種植面積最大產量最高的地產品種之一。同時,近年在政府的支持下與旅游的發(fā)展,種植發(fā)展迅速,在全國各地大面積種植,種植面積可以超出我們的想象,如山東、河南、山西、江蘇、湖南、湖北、四川等地,新發(fā)展的產區(qū)較多。
二、歷史價格回顧
從白芍歷史價格變化可以看出,2005年價格開始小幅回升,到2009年末依然在6元左右來回震蕩,由于藥農種植積極性并不高,在地面積逐年遞減,部分陳貨得到消化,2010年9月份價格發(fā)力最高漲至18-19元。2011年5-6月份,成為關注力、購買力、價升不斷的炙手可熱品種,主要因素是亳州周邊地區(qū)持續(xù)干旱在地植株長勢受到一定影響,隨著資金投放力度不斷加大,推動了價格不斷走高,進入5月份價格高升至25-26元,在價好行情的帶動下,陳貨陸續(xù)放貨,到2012年最低落至13元左右。2013年產新前,受社會庫存制約,仍是眾商關注的焦點,價格迅速回升上去,最高升至22-23元。根據生長周期推算,高價擴種的白芍在2014年之后陸續(xù)到達采挖期,2014-2018年行情呈現震蕩式下行的趨勢,又受環(huán)保治理和藥品質量大檢查對加工和流通的影響,這無疑是雪上加霜,2018年產新結束后價格一直在13-14元徘徊不前。2019年至今看似已經走進低谷,價格仍在震蕩中繼續(xù)尋找“底部”支撐點。
三、供需情況
白芍為養(yǎng)血、調經良藥,廣泛用于臨床和多種中成藥的原料,常用于治療血虛經行不調等婦科疾病,具有補血、斂陰柔肝,緩急止痛之功效,也是傳統(tǒng)的出口創(chuàng)匯商品之一。
3.1供應現狀
2017年白芍產量較大,達到15000-16000噸,2018年總產量有所減少,在12000噸左右,但交易量也下降,行情并未出現轉機。2019年產量最大,達到20000-25000噸,較2017年提高了5000-6000噸,再加上潛在庫存眾說紛紜,亳州十九里鎮(zhèn)、大寺鎮(zhèn)等地區(qū)庫存量在5000噸以上。
3.2需求情況
據不完全統(tǒng)計,白芍年總用量曾高達15000噸左右,受近年來整體需求的減少,目前年用量為10000-12000噸。其中,白芍每年平均用于飲片的量在3500噸左右,用于投料和提取的量在4500-5500噸;而用于出口主要以未脫皮的黑白芍為主,量在2000噸左右。
圖:正準備標包的白芍個子
圖:白芍飲片
四、種植生產情況
白芍生長周期3-5年,產新從立秋到霜降,以安徽亳州產區(qū)種植4年為例,畝用苗3000株,每株0.15元左右,畝投入450元左右。每畝人工費加肥料,第一年投入1000元左右,后續(xù)每年投入500元左右,則每畝白芍種植總成本合計為2000元左右,畝產量通常在500-800公斤,按現在統(tǒng)貨價格8-10元/kg計算,藥農種植無利可圖,但在白芍價低行情不好時, 藥農仍樂意種植,可以套種其它高桿農作物或藥材知母,白術等,因此,年年都有不少藥農在種植。
綜合分析,白芍在低價徘徊不前,2019年種植規(guī)模應該有所調減,但根據近幾年白芍種植情況,未來幾年產量不會小, 按照銷量和人氣來看,供大于求是主因,價格反轉上升阻力較大。不過,結合自身種植成本及社會整體物價水平的提高,白芍價格欲回落到從前低價已很困難,后市以震蕩運行為主,預計未來幾年內仍將在低谷中繼續(xù)爬行。
(本文感謝安徽亳州十九里集鎮(zhèn)市場杜井峰13605688580提供的信息)
聲明:本文是中藥材天地網原創(chuàng)資訊,享有著作權及相關知識產權,未經本網站協(xié)議授權,任何媒體、網站、個人不得轉載、鏈接或其他方式進行發(fā)布,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