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網訊】
圖為石城縣豐山鄉(xiāng)綠豐薏仁專業(yè)合作社理事長陳必樣(右一)在向客商介紹產品。(資料圖片)
從零星200畝到去年的900畝,再到今年的2600畝,短短兩三年時間,石城縣豐山鄉(xiāng)薏仁種植面積增加了10多倍,而且種植面積還在呈幾何數增加。一個小小的鄉(xiāng)鎮(zhèn),薏仁種植面積為何突飛猛進,一夜間成為當地農民新的致富產業(yè)?帶著一系列問題,記者來到石城縣豐山鄉(xiāng)一探究竟。
一粒米的效益——埂種變套種
福建省寧化縣是“中國薏仁之鄉(xiāng)”,石城縣豐山鄉(xiāng)毗鄰寧化縣。由于受寧化種植習慣的影響,加之豐山鄉(xiāng)旱地多,適合薏仁種植,因此當地許多農民有種植薏仁的習慣,但僅僅局限種在田埂上,種植面積很小,全鄉(xiāng)種植面積加起來也不過200多畝,種的薏仁也僅自己食用,無法產生經濟效益。
近年來隨著薏仁市場價格的攀升,薏仁的畝產效益接近4000元,豐山鄉(xiāng)農民漸漸對薏仁種植產生興趣。但問題來了,怎么擴大薏仁種植面積?如果單在旱地上種植,旱地面積不多,無法形成規(guī)模;如果在水田里種植一季的話,總體效益不高;如果在煙葉采收后種植,時間太遲了,天氣會影響產量。如何破解這三個難題?
豐山鄉(xiāng)迅速組織農技干部和農民代表,專程前往福建寧化縣,考察當地農民是如何解決時間及農田的沖突問題。“原來,他們基本上在水田里種植薏仁,當烤下部煙的時候便開始套種薏仁,待煙葉采收完后把煙梗拔掉,為薏仁讓出生長空間,這樣就解決了薏仁種植時間過遲的問題。”豐山鄉(xiāng)副鄉(xiāng)長溫財金告訴記者。
學到了套種技術后,豐山鄉(xiāng)農技干部和農民代表回到家鄉(xiāng),指導農民5月底或6月初在煙田里種薏仁,科學掌握好種植間距和肥料用量,使薏仁與煙葉成功套種。
豐山鄉(xiāng)豐山村農民劉小能以前僅在田埂上種植薏仁,基本上僅供自己食用。掌握了“煙葉—薏仁”套種技術后,他今年種了5畝薏仁。劉小能表示,由于把好了種植技術關,預計今年薏仁的產量將突破750公斤,大概會有1.8萬元的收入。
豐山鄉(xiāng)黨委書記楊北榮告訴記者,得益于套種技術的大力推廣,豐山鄉(xiāng)薏仁種植面積直線上升,從200多畝迅速增加到2600多畝,成為當地農民增收致富的又一支柱產業(yè)。
$pager$
幾角錢的爭執(zhí)——單干變合干
隨著薏仁種植面積的增加,引來許多商販進村上門收購薏仁。然而,村民們發(fā)現,商販上門收購薏仁的價格每公斤要比市場價低1元錢左右,村民也常常為了增加幾角錢的收購單價與商販爭得面紅耳赤。豐山村水茜小組種植戶許達聯算了一筆賬,若直接賣給收購商,50公斤薏仁要少得50元,500公斤就要少賣500元。
如何改變農民的被動地位,把握市場話語主動權呢?
豐山鄉(xiāng)一些農民有了新的醞釀。該鄉(xiāng)上坑村農村經紀人陳必樣率先打破了平靜。他充分利用自身豐富的農產品銷售經驗,牽頭組織60多戶薏仁種植戶成立薏仁專業(yè)合作社,注冊了“綠豐”商標,實行“合作社+基地+農戶”,推行統一品種、統一技術、統一蟲害防治、統一銷售、統一品牌,分散種植管理的“五統一分”經營模式。
合作社成立后,合作社對農民的薏仁收購價要高于市場價,保障了農民的利益。
為了實現薏仁種植規(guī)?;⑿б婊?、產業(yè)化,綠豐薏仁專業(yè)合作社在豐山村和下湘村分別建立了薏仁種植示范基地,示范帶動其他農民發(fā)展薏仁產業(yè)。此外,合作社還推出“綠豐”牌薏仁精包裝產品,使薏仁的價值迅速翻番。
有了合作社這艘“航母”的庇護,農民在薏仁產業(yè)中品嘗到了甜頭。豐山村農民許方能加入合作社后,今年套種了8畝薏仁。他告訴記者,套種的8畝薏仁有2萬多元收入,每年還能從綠豐合作社分到一筆紅利。
由單干到合干,激發(fā)了農民種植薏仁的積極性,增加了收入。據不完全統計,目前豐山鄉(xiāng)薏仁種植戶達到了1200戶,戶均增收1100多元。
$pager$
百分之六的煩惱——傳統變現代
一直以來,當地農民加工薏仁都是直接用傳統的碾米機進行脫殼加工。“不但加工效率低,而且出米率也低,大概只有50%的出米率,但專業(yè)現代化加工設備有56%的出米率,相差6%。”陳必樣說,別小看了這6%,50公斤薏仁就少出3公斤薏仁,少得70多元錢,數量一多,相差就更大了。
6%的表面是數字之差,背后卻是傳統與現代之間的差距。溫財金介紹說,當前除了薏仁出米效率低外,還有種植技術傳統產量偏低;收割完全手工,收成效率低;銷售局限在周邊地區(qū),銷售收益低。
如何跨過傳統與現代之間的溝壑?
石城縣扶貧和移民辦率先伸出橄欖枝,提供10萬元產業(yè)扶貧資金,和綠豐薏仁專業(yè)合作社共同出資28萬元,購進一臺薏仁剝殼分選機,不但使出米率提高了6%,而且讓種植戶大大降低了加工費用。同時,該縣扶貧和移民辦組織了一批種植大戶前往福建泉州等地學習,引進糯米型薏仁品種,學習薏仁科學種植技術,建立薏仁種植示范基地,使薏仁的先進種植技術得到大規(guī)模推廣。
酒香也要勤吆喝。為了改變薏仁銷售范圍狹窄的問題,豐山鄉(xiāng)引導合作社在網上注冊網店和商標,借助網絡優(yōu)勢大力推銷生態(tài)薏仁。去年以來,該鄉(xiāng)累計在網絡上銷售1萬余盒薏仁包裝精品,帶來純利潤50萬元以上。
“目前還有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收割的純手工化,一畝地3個人要耗時3天才能收完,費時更費力。”陳必樣向記者透露,為了解決這個難題,合作社準備投資8萬元,引進一套全自動化薏仁收割機,以提高薏仁收割效率。(黃嘉勛 特約記者邱有平 文/圖)
聲明:本文是中藥材天地網原創(chuàng)資訊,享有著作權及相關知識產權,未經本網站協議授權,任何媒體、網站、個人不得轉載、鏈接或其他方式進行發(fā)布,違者必究!
28日下午,“機遇灣區(qū)”“機遇香港”“機遇澳門”采訪團來到中藥質量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澳門大學)。中藥質量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澳門大學)于2010年正式成立,是國家首個中醫(yī)藥領域的國家重點實驗室...
4月27日,在巴彥淖爾市烏拉特前旗明安鎮(zhèn)臺梁村的田野上,種植大戶賈二平正手持新簽的土地流轉協議,與村民們熱烈討論著中藥材的種植計劃。他的眼中閃爍著對未來的無限憧憬,仿佛已經看到了豐收的景象。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