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網訊】
伴隨著2022年夏季的歷史高溫,黨參,當歸兩個西北大單品已然一飛沖天,唯一 一個價格不漲的品種,黃芪未來還有投資價值嗎?本文對黃芪的行情做一個回顧與分析。
一、黃芪年需求量分析
黃芪目前市場年需求量已經接近9萬噸了,其中一半左右作為飲片使用,其余作為中成藥原料使用,且受到目前老年化和中醫(yī)藥利好政策驅動,未來預計需求量還會溫和上漲。
二、黃芪種植周期分析,影響產量因素分析(成本)
黃芪秋季采收種子,第二年春天種子播種,育苗到秋天,然后將黃芪苗采收,準備第二年移栽,第三年3-5月下苗,最后10月份霜降后采挖。
例如:選用2020年種子播種,2021年3-5月下種,育苗到2021年秋季,2022年3-5月下種苗,2022年秋季采挖,目前產地一般是育苗,種植分開進行。首先計算一下育苗的成本:目前黃芪種子價格為100元左右一公斤,育苗一般用種子10kg左右,產苗1500單斤左右,按照2022年黃芪苗5-6元的售價,種植戶反應除去了土地、人工、肥料費用凈利潤3000元左右。
其次,再采用黃芪苗種植黃芪成本計算:
大戶種植黃芪成本:種苗需要100單斤左右,行情大約在6元左右一斤,成本大約600元左右,土地租金800元左右,底肥、播種、肥料、除草、人工等大約1500元左右,機器采挖大約350元左右一畝,成本大約在3000元左右,畝產鮮貨1600單斤左右,價格3元左右一斤,收入5000元左右,凈利潤大約2000元左右。
目前鮮貨折干率大約是5.5斤折干1公斤大約折干300公斤左右,再加上加工費用,種植大戶黃芪統(tǒng)貨的完全成本大約在12-13元左右,而散戶的種植成本統(tǒng)貨大約在10元左右。
擴種線:由于種植中藥材風險較大,而種植比較費力管理,目前認為黃芪統(tǒng)貨行情在20元上方種植戶和資本才愿意加大種植黃芪投資力度。
三、黃芪年產量分析,主要生產地區(qū),老庫存分析
黃芪主要產于我國甘肅(隴西、渭源、岷縣、天水、隴南宕昌、合作、瓜州以及周邊地區(qū),張掖、酒泉近幾年也有種植)、內蒙古、青海、寧夏、新疆等地也有分布,其中甘肅產區(qū)憑借黃芪好種、易管理、易收的優(yōu)點,黃芪產量最多,約占全國產出來的60%左右,新聞數(shù)據2022年固陽,種植面積5萬畝產量1.2萬噸,占全13%份額,反推全國當年產量大約9.2萬噸左右,但因為黃芪的產地和種植區(qū)域較為廣闊,所以不太好統(tǒng)計庫存情況,還是根據價格走勢來做判斷。
四、復盤黃芪歷史價格影響因素
從歷史價格復盤來看,黃芪基本是長期處于橫盤走勢,且?guī)缀跏敲扛?0年左右才會有一波大行情。
究其原因主要是黃芪種植相較于當歸和黨參,機械化種植程度高,種植面積廣,而且品種耐寒又耐旱,受到氣候影響較小,需求端和供給端長期比較平衡,所以行情波動不大,長期價格就維持在種植戶成本之上一些保持了一個合理的種植利潤。
但是農戶的種植成本長期看是在緩慢上漲的(因為受到通貨膨脹和貨幣貶值的影響, 農戶的勞動成本其實是在不斷提高的,但是因為變動比較緩慢一般會從有利潤慢慢到達利潤微薄之后,種植面積縮小或者受到其他突發(fā)事件影響才會價格大幅波動),如2010年到2011年的連續(xù)大幅上漲。
五、黃芪價格未來預判
從長期的角度看,黃芪并不適合大量投資,因為長期波動比較小,適合一些供給端的極端情況下的錯配投資,但目前筆者認為還有一定的投資空間,原因有四點,第一,價格處于低位雖然目前行情稍微上漲一點但是總的來看黃芪種植的利潤還是不高,投資的風險較??;第二供給端,西北產品中,目前當歸和黨參受到極端天氣影響價格暴漲之后,大量黃芪種植戶未來可能轉移種植經濟價值更高的當歸,黨參,黃芪的種植面積可能會受到一些影響;第三需求端,三年疫情期間,需求隨著不斷的封控是有一定壓制的,隨著疫情解封,滋補類藥材需求可能會有一個恢復的情況,第四,三年疫情之下,大量的貨幣增發(fā),會導致貨幣貶值,其后疫情時代,連續(xù)壓縮了10年的勞動成本會不會有所增加?導致農戶種植意愿強不強?都是值得關注的。
【本文系作者李鑫向中藥材天地網的供稿,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李鑫的個人觀點,不作為從商者投資的依據。轉載或引用,必須注明“來源:中藥材天地網】
聲明:本文是中藥材天地網原創(chuàng)資訊,享有著作權及相關知識產權,未經本網站協(xié)議授權,任何媒體、網站、個人不得轉載、鏈接或其他方式進行發(fā)布,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