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網(wǎng)訊】
談起
甘草,大家實在熟悉不過了。目前講囤積壓貨,恐貽笑大方。廣大的產區(qū)、無數(shù)的庫存,今日壓貨,何時獲利?本人也是懷著同樣的看法,走向了隴原大地,進行了近一個月的甘草探索之旅,通過觀察有以下幾點感觸,希望對藥界同仁有所參考有所裨益。
一、價格已經(jīng)降至低谷
大家知道在最近幾年的漲價中,西北藥材幾乎都漲了個遍,唯有甘草還在三年前的水平線上。人講物有所值,那么甘草就是最好的例證。由于價格低廉,所有種植戶、加工戶、經(jīng)銷商很少獲利,因而它的人氣不旺。本人在首陽的幾個交易日內,很難看到有大量的甘草成交,而甘草的價格也非常低迷。甘草圓片只有12-12.5元,過0.3篩子的片子才12.8-13元,過低的價格讓好多人無利可圖。
二、種植面積在逐年減少
甘草是藥材中的大品種,年銷量超30000-35000噸。就目前庫存量相對其它漲價品種來講是不算很大。為什么這樣說呢?是因為它的基數(shù)太大。就目前漲價的
當歸,其庫存少嗎?當歸的庫存何止是年用量的兩倍!而轟轟烈烈的
黨參,三年了,在首陽,在渭源,在文峰還有多少,誰能統(tǒng)計得出來。那么甘草有多大的庫存?有三萬五萬噸嗎?顯然是沒有的。再者是在地的面積和年產量,甘草自隴西地區(qū)引進成功以來,其產量一直據(jù)全國之首,近幾年來當?shù)販p種,西移至河西走廊和新疆。人們都知道西部土地的廣闊,而認為其面積很大,其實有很大因素制約著其大面積的推廣。其一是種子的緊缺(關于甘草種籽危機的問題,西北甘草研究所的專家有詳細論述)。甘草種子是越來越少,甘草種子價格的變化就是很好的例證。從三年前的三五十元到現(xiàn)在市場上的一百八十元,就足證明其減少的程度。其二是行情低迷種植積極性受挫,目前甘草籽走動不快需求下降少人過問。其三是生長周期較長,甘草在隴西是兩年而在河西是三年新疆是三年以上,就現(xiàn)在的在地面積只是多年的疊加。就河西而言在地甘草不是一年栽種的,同樣其采挖亦不能一年采挖。常講在地量很大,其實是籠統(tǒng)的說法。新疆最大的甘草基地號稱十萬畝,那也是多少年的積累,其年采挖量只有三分之一左右甚至更少。另據(jù)河北安國、甘肅首陽兩大加工經(jīng)銷市場反映,近三年來鮮草上貨量亦是逐年遞減。
三、甘草未來走勢將逐漸向好
經(jīng)訪問首陽的多個經(jīng)營者,大都認為甘草不會再這樣了,近幾年甘草是被大家遺忘了。因為先有黃芪,后有黨參,今年又有當歸的輪番漲價,凡是種植者都取得了豐厚的效益,有誰還在種甘草呢?現(xiàn)在的價格是種植者沒信心,加工者沒效益,經(jīng)營者利潤微薄。故大家講甘草行情不會再低了,眼下已經(jīng)是降至了谷低,今后上漲只是時間的問題。那么時間會有多長呢?筆者引用西北敦煌甘草研究專家的話來說吧,“一旦大家都醒悟過來的時候,甘草將無種籽可種了”。
基于此筆者認為,目前正是入手甘草的最佳時機,正所謂“貴出如糞土、賤取如珠玉。”
聲明:本文是中藥材天地網(wǎng)原創(chuàng)資訊,享有著作權及相關知識產權,未經(jīng)本網(wǎng)站協(xié)議授權,任何媒體、網(wǎng)站、個人不得轉載、鏈接或其他方式進行發(fā)布,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