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產業(yè)門戶
  • 廣告服務
  • 本網(wǎng)站僅為中藥材產業(yè)信息展示平臺,所發(fā)布信息僅供參考,不提供任何交易服務

分享

山茱萸拋售,是“砸盤”還是真“跳水”?

2016-08-06 18:55 作者: 尹悅 10372瀏覽 0評論 0 0 舉報

【天地網(wǎng)訊】

    前幾日,河南產地傳來消息,有200多噸抵債山茱萸準備拋售,要價只有12.5元(公斤價,下同)。“一石激起千層浪”,業(yè)內人士議論紛紛——有人認為是陳舊庫存急于出手,低價拋售也很正常;還有人認為是不是有莊家刻意放風,甚至真的放出低價貨“砸盤”,以利于低谷建倉。


圖1:陜西漢中,晾曬在農家院壩里的山茱萸


    由此,引出一個話題——低價多年的山茱萸,今年會有巨大商機嗎?商家真的是在“砸盤”嗎?筆者結合產地多位地產商家提供的信息和觀點,分享觀點如下:


一、山茱萸行情起伏歷時十年,終究沒落


    山茱萸,一個曾今瘋狂藥市明星,如今令人棄之可惜,食之無味!歷史上,2000年左右曾有過350元的輝煌價位,以致激勵多少人為其前赴后繼,最終跌入20多元低谷;而后在2010-2011年,山茱萸跌破50元的價位之后一直未能抬頭,目前產地統(tǒng)貨售價已跌至17-20元。我們不妨看一下山茱萸的歷史價格軌跡:

 

圖2:縱觀山茱萸歷史行情走勢特征顯示,前面兩次峰值前后相距約10年


    第一個周期:上世紀80年代,受計劃經濟體制制約,山茱萸行情穩(wěn)定在20元內波動,直到1987-1989年,山茱萸價格隨當年的“搶購風”飆升至250元。此后山茱萸開始步入漫長低谷,徘徊了十年之久。


    第二個周期:1999-2000年山茱萸價格再次飆升至350元之上,之后又回落到15-20元的谷底,并又反復了十年之久。1999年暴漲是因為1998年冬季比較溫暖,使山萸肉花蕾萌動快,開花早。正值花期(2月下旬)時天氣突變,一場大雪,導致了去年山萸肉大面積受害,落花現(xiàn)象嚴重,造成了70%的減產。再加上1999年秋前一度的嚴重干旱,使部分地區(qū)落果嚴重,使1999年產新時價格暴漲至200元的高價位。直到2000年以后,山萸肉價格居高不下,后來又上升至300元的價位。


    第三個周期:2010年山茱萸因年初嚴重的倒春寒,造成高山上(半山腰以上)的山茱萸受霜凍雪災的影響減產,與此同時當年恰逢藥市牛市刺激影響,大戶借題放大利好,悄然購貨建倉,從22-23元的成本價起步,逐漸拉高至50-55元,到年底價格拉升至58-60元。持續(xù)到2011年9月新貨大量上市前,又從40元以上跌至30元左右。


    回顧以上周期,我們發(fā)現(xiàn),2000年前后,山萸肉種植面積不大,庫存量也小,如今,山萸肉主產區(qū)漫山遍野都是,而且樹已成林,多年積壓的陳貨一直深不見底。從而造成2010-2011年山萸肉價格漲到55-60元再也無力繼續(xù)上揚。到2016年,有什么特殊因素可以刺激山茱萸價格周期性回歸,筆者認為很難。

 

二、連續(xù)數(shù)年山茱萸產區(qū)生產正常,只是摘多摘少問題

 

圖3:國內山茱萸產區(qū)產量占比示意圖


    目前山茱萸主產區(qū)河南省南陽市占全國產量的50%,陜西省丹鳳、佛坪占20%,浙江省淳安產區(qū)占15%,安徽大別山地區(qū)產量占10%,其他地區(qū)占比5%。近10年來,山茱萸種植面積相對穩(wěn)定,只是摘與不摘、摘多摘少的差別。


    筆者多次與河南、陜西、浙江、安徽產地的經營大戶聯(lián)系獲悉,今年除浙江產區(qū)山茱萸受年初低溫凍害天氣影響,有一定幅度的減產之外,其他各地的山茱萸長勢情況基本良好,對2016年的產量總體影響不明顯,并沒有大家所傳聞的今年小年、干旱、蟲害等自然因素會影響山茱萸生產供應情況出現(xiàn)。結合產地多為資深經營山茱萸的商家朋友的推斷,今年全國總體產量或達5000-6000噸,較上年略多。


三、庫存頗豐供大于求,抑制行情反彈


    經營山茱萸20余年,跑遍國內各大產區(qū)的資深經營商南陽市南召縣的郭老板向筆者透露:目前以南召為核心,周邊有三個大型冷庫仍存有2011年50元的高價貨,累計量約1500噸。此外,其他陜西、安徽、浙江乃至亳州、安國等地市場,尚有2500-3000噸的陳貨庫存待售。全國目前累計庫存約4500-5000噸。如此龐大的庫存以及累加的持貨成本,很難讓諸多持貨商在短期內做出低價出售的選擇。這一大批貨持貨商何時變現(xiàn),都將會成為行情上漲的“暗礁”。


    另據(jù)了解,河南宛西制藥廠(地處主產區(qū)西峽縣)做為用量最大的企業(yè)之一,常年保持山茱萸庫存都在1500噸上下,以防止暴漲暴跌加大生產成本;而同仁堂、湖南九芝堂、蘭州佛慈等主要需求企業(yè),同樣常年保持一定量庫存,以防被競爭對手斷掉原料后路。這些企業(yè)庫存成為山茱萸行情的穩(wěn)定劑,很大程度上抑制了近些年炒作山茱萸企圖。


四、山茱萸生產成本降低,目前價位仍有采摘積極性


   眾所周知,做為果實類藥材,山茱萸種到山上后管理成本較低,特別是在西峽、漢中和淳安這些多雨地區(qū),山茱萸自然生長更容易。老百姓把它當作“綠色銀行”,成熟期時就上山采摘賺點外快,基本上付出的就是勞力成本。


   而加工成本,由于目前產區(qū)普遍采用機器脫核。除非是商家訂制,很少再采用耗費勞動力的手工擠核辦法,因而,比起10年前,山茱萸的加工成本顯然是下降的。


五、市場需求暫未擴大,劣質貨源更難出手


    山茱萸作為中藥材中的大宗熱門藥材,有補益肝腎,澀精固脫的功效,常見于臨床處方,著名的六味地黃丸、金匱腎氣丸、知柏地黃丸等中成藥,都以其為主要原料,國內近兩年的年藥用量均在5000-6000噸之間;而保健品方面對對山茱萸需求逐漸加大,這部分年需求量在400噸左右;飲片醫(yī)療配方年需求維持平衡在300噸左右。合計山茱萸整個年需求量在5700-6700噸之間。


    值得注意的一點,隨著國家加強食品藥品監(jiān)管的力度,含量、品性、外觀不達標和不好看的劣質山茱萸,已經被市場逐漸淘汰,而優(yōu)質貨源的供需缺口已經慢慢顯現(xiàn),這也是筆者聽多位產地經銷商所反映的今年貨源走銷乏力的本質原因。

 

圖4:常溫保存的2015年山茱萸色澤、品質不佳

 

圖5:冷庫保存的2015年產的山茱萸色澤、品質明顯好于上圖


六、總結:供大于求,價格可能兩極分化


    以山茱萸目前行情低迷運行,產能過剩和龐大的庫存量依然是制約行情上漲的最核心的因素之一,天氣和人氣因素的影響,都暫不能扭轉山茱萸未來行情保持平穩(wěn)的趨勢。而優(yōu)質優(yōu)價的市場競爭規(guī)則必然還將延續(xù),2016年,優(yōu)質的新貨山茱萸價格小幅上行也很正常;但劣質陳貨價低難銷會成常態(tài)。


    如此看來,山茱萸今年的產量加上庫存量仍然大于目前市場的需求,其供大于求的形勢依然未變。估計拋售的商家不是奔著“砸盤”,而真的是“跳樓價”忍痛大甩賣了。


    當然,抵債貨拋售也只是特殊個案,以目前山茱萸如此低的價位,再往下行可能性也不大。后市如無大的資本介入,2016年山茱萸,仍應保持穩(wěn)定為主。


聲明:本文是中藥材天地網(wǎng)原創(chuàng)資訊,享有著作權及相關知識產權,未經本網(wǎng)站協(xié)議授權,任何媒體、網(wǎng)站、個人不得轉載、鏈接或其他方式進行發(fā)布,違者必究!

最新評論 文明上網(wǎng)理性發(fā)言

發(fā)布評論

最近兩年百部的市場表現(xiàn)一直不太理想,行情自2023年產新過后呈現(xiàn)逐漸下滑的趨勢,到2024年第四季度產新,受中藥材市場大環(huán)境走弱的影響,商家對其關注度繼續(xù)下降,行情也依然不穩(wěn),目前各產區(qū)的產新加...

步入2025年后,中藥材市場大環(huán)境持續(xù)低迷。自去年下半年起,市場行情降多升少,這一局面至今仍未得到明顯改善,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作為野生品種供應市場的薤白春季行情卻逆勢上行。時間來到3月中旬,薤白...

在當前中藥材市場整體低迷的背景下,黃柏正以其獨特的資源屬性與供需格局,筆者個人認為,其價值已引發(fā)行業(yè)高度關注。一、供應格局1.可采剝資源川黃柏主產區(qū)經過多年過度采伐,現(xiàn)存資源已呈現(xiàn)結構性危機,根...

紅花自高價逐步走低,一直被受商家和需求方關注,今年3月正值產新的紅花行情一反之前持續(xù)低迷的狀態(tài),出現(xiàn)了明顯的反彈,每公斤上漲了10多元,漲幅超過了10%,由90-95元升至105元左右,市場詢價...

3月上、中旬,正值產新的八角茴香行情一反近兩三年持續(xù)走跌的狀態(tài),出現(xiàn)了較為明顯的反彈,不同規(guī)格的漲幅均超過了10%,其中干枝漲幅最高,由17-18元升至22-23元,超過了30%,市場大貨走動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