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網訊】
進入2017年8月中旬,沉寂了一段時間的川麥冬再次漲價,受庫存空虛大貨求購旺盛影響,各規(guī)格再漲10%左右。這樣的緩漲趨勢,我網前期已多次預測,接下來問題的關鍵是——緊俏的麥冬行情,何時才會走到回落的拐點?以下是天地網三臺麥冬服務站發(fā)回的一線報道:
圖1:三臺花園鎮(zhèn),是川麥冬的核心種植區(qū)域
一、本次漲價起因,市場斷貨,市場商家需到販子家里尋貨
三臺縣是我國川麥冬(又稱涪城麥冬)主產區(qū),全縣麥冬種植面積最高峰時可達2.6萬畝,年產干麥冬7000多噸,占全國麥冬流通量的70%以上,主導著國內麥冬的主流趨勢和行情。
圖2:8月22日,我網信息人員與三臺花園鎮(zhèn)麥冬種植戶現場交流。
川麥冬核心產區(qū)分布在涪江沿岸的花園、老馬、永明、里程、劉營、新德等九個鄉(xiāng)鎮(zhèn)。該區(qū)域土質多為油沙地,土壤肥沃干濕適宜,是川麥冬的最宜種植區(qū)。
據天地網三臺麥冬服務站反映:由于庫存空虛,近期國內亳州、安國、玉林和成都四大市場川麥冬貨源紛紛告急,大量市場商家紛紛到販子家里尋貨、購貨。
二、供給現狀,川麥冬產地貨源少社會庫存薄弱
但商家到三臺產地后卻發(fā)現,“地主家里也沒多少余糧了”!產地經營戶和販子手中現貨也日漸空虛。
圖3:三臺花園鎮(zhèn),打包好準備發(fā)車的麥冬。
據天地網三臺麥冬服務站徐新建老師調研:在2017年7月27日,當時產地大小商販手中持貨(含農戶)僅有2500噸左右,比往年同期少500至800噸;而到8月22日,產地貨源僅剩2000噸左右,不到一個月時間,產地麥冬走貨量就達到500噸。
同時,從市場商家在傳統(tǒng)的交易淡季來產地備貨,也可以看出——麥冬的整個社會庫存薄弱,需求方只得來產地找貨。
三、結果,導致川麥冬各種規(guī)格比半月前上漲10%左右
在這種找貨人增多態(tài)勢下,產地有貨商家并不急于出手,惜售手中貨源,產地麥冬購銷兩旺。
圖4:三臺產地,農戶正在晾曬麥冬。
到8月22日,產地川麥冬藥統(tǒng)貨價格在73-75元,中統(tǒng)貨價格75-78元,上統(tǒng)貨價格78-85元,比半月前每公斤漲了六七元。
圖5:三臺縣花園鎮(zhèn),農戶正在對麥冬進行分級。
圖6:已經裝好車,準備發(fā)往亳州市場的一批麥冬。
四、后市觀察,旺季來臨后還有商機
從目前川麥冬整體走動來看,淡季市場商家備貨,是為了旺季做準備。這次漲價,完全是麥冬供求有矛盾導致——全國麥冬1萬噸左右的需求量,2017年產量約10500噸左右,但需求企業(yè)原料儲備無法進入流通,造成市場流通貨源存在缺口。
接下來,進入9月中下旬,又到了麥冬的傳統(tǒng)需求旺季,藥廠開始大量采購,到達麥冬需求峰值期。那時的用量和銷量才是全年最大時期,階段性的供需矛盾爆發(fā),可能會讓麥冬價格再次出現漲幅。
天地網觀點:首先,在企業(yè)儲備加強的“水庫理論”支撐下,傳統(tǒng)的談旺季會發(fā)生明顯變異,產地供貨商不可不防。
同時,雖然川麥冬可擴種面積有限;但湖北山麥冬、以及福建、陜西和浙江等引種川麥冬的副產區(qū),今年都出現麥冬生產面積擴張。主產區(qū)和副產區(qū)產新期,多在每年清明到谷雨之間,部分產地2月份就已經開始產新,屆時可能沖擊川麥冬行情——所以,我們認為,麥冬行情在2018年春節(jié)前仍應保持高位振蕩運行,或階段性上漲;到春節(jié)后清明節(jié)前(即2-3月份),麥冬行情回落,已成大概率事件。
聲明:本文是中藥材天地網原創(chuàng)資訊,享有著作權及相關知識產權,未經本網站協議授權,任何媒體、網站、個人不得轉載、鏈接或其他方式進行發(fā)布,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