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網訊】
生于江、浙富庶之地的浙貝母,最近兩三年由于價格的低迷,農戶生產收入利微,種植逐漸調減,行情自去年產新之后逐漸上揚。近期產區(qū)又迎來采挖,市價再次出現了明顯的上漲,目前無硫片已經升至80元,相比去年同期已經翻番,繼續(xù)成為商家關心的熱點。
一、行情波動頻繁近年低價商家加大囤貨量
熟悉浙貝母的商家都知道,浙貝母是一個人為因素很明顯,人氣很容易聚集,行情波動比較頻繁的品種,其市場價格在2003年產新后曾創(chuàng)造過250元的歷史,到2008年末2009年初也曾滑落到18元左右的低谷,2014年再次上漲至160-170元的高位,2020年冬又降至不足30元的地板價。
歷史高價的吸引和近年低價農戶生產積極性的下降,低價的浙貝母又逐漸引起了更多商家的關注,據了解近年30多元的價位,不少估好后市的商家逐漸加大囤貨量。
二、去年貝種少價格高下種面積縮減
近年浙貝母商品行情的低下,產區(qū)種球的價格也一度低迷,2020年浙貝母的產區(qū)價格最低跌至26元,種貝在7元左右,畝用300公斤,種子投入2100元,加上土地、肥料、人工等折合干品成本在25元上下,按照當時的行情收益極低,農戶失去種植積極性,種子銷路低迷,大量的種貝被加工成商品銷售。到2021年產區(qū)種子供應量出現明顯的短缺,行情上漲至30元,是上一年的四倍多,一畝地單種子方面的投入就接近萬元,不少種植戶望而卻步!種子少,種子貴,使得2021年的下種面積進一步縮減。
圖 浙貝母個子
三、氣候影響單產下降近期農戶出售不積極
去年以來,浙江產區(qū)曾出現干旱、低溫等會影響浙貝母生長的異常天氣,導致植株長勢較差,產新推遲,單產下降,往年生長好的年份1公斤種子可以產出3公斤的產量,但是今年估計只有2公斤左右,因此今年產量在減種的基礎上進一步下滑,預計今年產量不足去年的70%。
現浙江產地正處于產新初期,近集磐安產區(qū)鮮貨價格由前一集的17-18元升至19-20元,由于今年產量少,農戶的采挖積極性仍然遲遲上不來,加上去年賣掉后漲價,所以農戶近期的惜售心理都較強。另外去年浙貝母種子貴,導致農戶今年的留種積極性較高,600公斤的畝產量保守種價20元,一畝地也能有12000元的收入,如能達到去年30元的高峰,收入更是能達到18000元以上,遠比目前賣商品貝母的收入可觀。當然這些都是農戶對將來種子行情的期待,將來種貝的最終價格如何還有待市場去驗證。
湖北貝母目前也剛開始采挖不久,恩施地區(qū)現鮮貨價格在13-14元之間,重慶產區(qū)14元,折合干貨在50元左右,今年的可采挖面積持平,但是產量穩(wěn)中略增,湖北和重慶兩地貝母的產量,經過近年的發(fā)展,產量已不容小噓。
圖 湖北貝母個子
四、今年留種量增加進一步壓縮商品貝的產量
江蘇南通是浙貝母種子的供應地,近年種貝行情的低下,不少被加工成商品銷售,今年當地的產量也同樣下滑,有可能造成今年種貝的行情繼續(xù)居高,不過浙江產區(qū)農戶留種的積極性增加,有可能會緩解總體供應緊張的局面。但同時也會帶來另外一個弊端,由于浙貝母用種量大,一畝地的產出如果要繼續(xù)種植的話需要留一半的產量做種,商品和種子的競爭,有可能會進一步壓縮今年浙貝母商品的產量,如果后期農戶留種積極性繼續(xù),干貨相比去年甚至可能達到減半的產量。
五、關于陳貨庫存
早年浙貝母產地農戶都有存貨的習慣,但是最近幾年行情一直在走下坡路,2017年由80元下降至65元(統(tǒng)個),2018年降至45元,2019年降至37元,2020年不足30元,連續(xù)多年越到后面價格越低,所以在2021年產新后農戶都很少保留庫存,年底時農戶手上都基本無貨,產地商販手中的貨量也不大,庫存多轉移到了各大專業(yè)市場商家的手中。連年的低價,生產在調減,庫存也在下降,由于大部分在低價進入,總體庫存商家的持貨成本都不高。
圖 浙貝母片
六、后期走勢分析
總體,今年浙貝母減產已成定局,減幅的大小需繼續(xù)觀察種植戶的留種情況,后期行情變化將繼續(xù)為商家關注,不過在關注行情的變化過程中也需留意以下兩個方面:一是其庫存量雖然下降,但尚有量,而且成本不高,在當前的價格下利潤空間已經很大,持貨商變現的心態(tài)如何?二是近年湖北貝母的生產發(fā)展呈增加的趨勢,由于具有價格優(yōu)勢,一定程度上分流了部分浙貝母的市場需求。
聲明:本文是中藥材天地網原創(chuàng)資訊,享有著作權及相關知識產權,未經本網站協(xié)議授權,任何媒體、網站、個人不得轉載、鏈接或其他方式進行發(fā)布,違者必究!